微观校园 大学要以大师为大

发布时间:2017-10-25 期号:

  在某大学开学典礼上,以往坐在主席台前排的副校级负责人,都退居到第二排。而受邀参加典礼的知名教授却和校长、书记一起坐在第一排。

脱离了文化背景,坐在什么地方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在常用“语境”中,坐在哪儿,表示的是身份高低、重要程度。在许多场合,按照职务高低排座次也是惯例,并不为过。但在以学术为要的大学里,过分以官论座次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楼、大树,足见大师的重要程度。那些经常坐在第一排的人们对此亦是倒背如流。但在心目中是否把大师放在了第一位?这的确是个问号。

  真正的大师其实淡定得很,才不会在意自己坐在第几排。但这里的确有一个如何看待大师的问题。学校是否真正听取了大师对学科发展、学校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是否真正落实了相关政策?是否真正做到了向大师倾斜?尽管大学有多种功能,但最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大师是办学中、培养人的重要力量,要切实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师不是“胭脂”,不是“门面”,不应只在各种评比、为学校申请各种资源时才请出来助威。

  大师不是一天两天速成的,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大学显然不能只是关注那些已经成为大师的人。把教师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切实关爱每位教师的成长,才是大学办学的成功之道。

  我在短文开头谈到学校管理者时并没有采取惯用的“校领导”一词,而用“负责人”指代。因为,大学的负责人是管理者,是师生的勤务员,唯独不是什么“领导”。

  这件事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稀少和罕见。真希望“知名学者坐头排”的事儿不再成为新闻。

(铁 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