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雷其坤
作者简介:
雷其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破格晋升),省级骨干教师,海淀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作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负责的“高中记叙文写作”被评为海淀区特色课程(《海淀教育》2016年5期专栏介绍)。专著《中学作文高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出版)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暨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获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的专著还有《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高中议论文写作范式》(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10月)、《中学阅读高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编著、主编、参编的教育教学类图书已经出版50多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稿2000余篇,有数十篇被转载。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获奖1000余人次。
我因1982年的高考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从1985年执教高中语文以来,30多年中,大半的时间带高三学生,送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参加高考。我与高考真有不解之缘。
高考,改变我一生命运
我的老家坐落于长江岸边起伏群山之中的一个褶皱上,是重庆丰都地界。
小时候的生活不乏乐趣,但痛苦也是深切的:生产队分的粮食,总是满足不了肠胃的需求。与冬夏赤脚相比,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青黄不接时的饥饿。
我在乡场的学校上小学,每个学期一块多的学费也往往不能按时缴纳,甚至还要申请减免,这让我很是难为情。但是,读书让我快乐。那时候的课本内容很简单,课外读物也很匮乏,肠胃与精神一同挨饿。幸运的是,有一个高高瘦瘦相貌清秀的同学,名叫周永祥,他的哥哥赶集时摆书摊,有不少连环画,还有一些小说。于是,我不断地向周永祥借书来读,一本又一本。为了如期归还,我往往晚上在煤油灯下津津有味地阅读。即便从土墙的缝隙中爬出一只壁虎,或者风吹夜雨打在瓦片上叮叮作响,也不会影响阅读的兴致。有时凑得太近,额前头发被油灯烧焦了,用手一抹,继续阅读。
小学毕业,我继续在乡场学校上初中。如果说以前的痛苦是贫穷,是饥饿,主要是身体层面的,那么,此后更大的不幸,则是精神层面的。
我的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我报考中专,超过录取分数线30多分,但未被录取。复读,再考,结果依旧。如是再三,备受打击。
我只好去上高中了。1980年,我成为丰都县二中的高中生。我常常处于矛盾与纠结之中,一方面觉得应该发奋学习改变命运,另一方面又担心高考过不了关,难免灰心失望。幸好我的语文出色,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这还让我有些自得。毕业前夕,一位姓付的副校长对我说,好好学习,迎接高考。这让我热血沸腾。
那时的高中学制与初中一样也是两年。1982年,我们地区参加高考的人很多。高考之前还要举行预选考试,大约一半的人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我很幸运,预选上了。高考考场设在县城,我们统一住在县招待所。7月初天气炎热,加上心情激动,难以安睡。当年高考语文总分100分,文科有附加分20分。作文题目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写议论文,不超过1000字。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我将离家最近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长江师范学院)作为第一志愿。这一次,很幸运,我被录取了。收到录取通知书,父母比我还高兴。当年,县里的高考录取率大约是百分之七,有人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真不是耸人听闻。
从此,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首先是肚子不再挨饿,每月有17.5元的生活补贴,伙食不错。其次,师专图书馆的图书有10多万册,精神也不用挨饿。更重要的是,在师专我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回报高考,用我一生努力
师专的余文模老师让我担任班长,理由是我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后来,我又兼任学校学生会劳保部副部长。到了毕业的那一年,我请求辞去所有的职务,老师劝我三思而行,说这会影响毕业分配。但我打定主意,没有改变,我就想一辈子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做自己喜欢的学问,用自己的努力,帮助莘莘学子奔向远方。
1985年毕业后,我分配到母校丰都县二中。为了尽快熟悉教材,我同时担任高一、高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胜任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之后,我又带了几年高考复读班。要招收复读生靠的就是任课老师的声誉。我在教学研究上花功夫,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撰写的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的失误及对策》发表于《语文教学阵地》1995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11期全文转载,并为我赢得一枚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牌。有一年评选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县教研室按照高考成绩统计数据,让我也忝列其中。在教学、教研之外,我还报考并完成了重庆师范学院(现在的重庆师范大学)专科升本科的函授课程,获得了本科文凭和优秀毕业生证书。
在1996年时,我调入省级重点中学——涪陵市实验中学,又送了几届高中毕业班。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并被评为优秀学员。35岁之前继破格晋升一级教师之后,我又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2003年,我到了北京市十一学校任教,送了几届学生参加高考,两次参加高考作文评阅。无论多么忙碌,我都坚持笔耕。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大多是与高考语文相关的。自2013年以来,在《北京考试报》发表了30多篇文稿。
我有幸投身于北京市十一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多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编写了《诗意人生》《缤纷世界》《阅读写作范本》等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作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负责的“高中记叙文写作”课程被评为海淀区特色课程。
在北京市十一学校遇见李希贵校长之后,我潜心探索,撰写的《高中语文精粹材料编组诵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获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中学作文高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出版)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暨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与之相应的《中学阅读高效教学》2017年8月出版。近年主持“雷其坤写作教学研究室”,颇有收获,专著《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高中议论文写作范式》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发行,《高考作文分类导写》即将出版。
我在作文研究上着力较多,精心指导学生写作,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获奖1000余人次。不少享受成功喜悦的学生也心存感激。2013年高考语文获148分、作文获满分的孙婧妍同学在《语文漫谈》中说:“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师开始教我语文。雷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他出版的作文书和他为学生撰写的册子是我们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师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师,我会主动拿着我的作文去问他,让他帮我看看还有哪里可以改进。雷老师很会写作也很会讲作文,他有底蕴,也有敏锐到足以在很短时间里看出我的问题的目光。”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我深感欣慰与满足。
从2006年以来,我担任海淀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多年被聘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并多次作讲座,毫无保留地介绍作文教学的心得与作文研究成果。
30多年来,我一直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读书、教书、写书,乐此不疲。我以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就是看有多少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人们不再为衣食担忧的时候,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顺应人性、符合人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这一切,都要感谢高考。我愿意,用满腔的心血回报高考!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启事
征文要求如下:
1. 来稿者为恢复高考制度后参加过高考者。
2. 文章为第一人称自述文。文章讲述真故事,抒发真情感,有细节描写,能感动人心。
3. 篇幅在3000字之内。
4. 来稿文章写明作者姓名、单位、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请随稿提供3至4张本人当年高考时与近期照片,并附个人简介,300字内即可,可写个人经历、著作等。
5. 征稿即日开始,2017年12月31日止。来稿择优刊登。
来稿请寄:E-mail:
Esther0329@yeah.net或zongbianshi@bjeea.cn
报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A座 北京考试报社总编室收(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