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学生 王浩沣
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沉住气,耐心地向上爬,然而一旦登上山顶,有时就不免生出浮躁,对续登第二高峰失去兴趣。沉淀,正是沉出浮躁,并进而倒掉可能硌登山之脚的浮躁之渣。想要连续跨越一座座山峰,需要这样的“沉淀”。
心生浮躁时,要沉淀自己。沉淀,是攀登之时必要的心态。我就曾在攀登上一座学习之山后,遇到过硌脚之渣。那次期中考试,我取得一个好成绩,产生了是续登更高的学习之山,还是悠游眼前山峰的踟蹰心态。我甚至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既想继续保持别人口中的“学霸”称号;又整天担心如果下次考试发挥不好,会被老师、家长、同学看成只是“运气娃”;更禁不住长时间游乐的诱惑。浮躁的情绪包围了我,我迷惘在这样的踟蹰中,以致于连在课上专心听讲都成了跨不过去的坎。学业上稍有一点阻碍,一遇到不会的知识,我又会觉得自己无能。
临近期末,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开始静下心来,强力倒掉那些攀登路上的浮渣,进行有序地复习。之前“坐不了椅子”的我,可以在书桌前沉静地看书了。通过不断的努力,我最终让自己沉淀了下来,并终于在期末考中登上了第二高峰。
遇到挫折时,更要沉淀自己。就说说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吧。在语言表达的快捷方面,我得到了老师、同学的高度认可,但我知道,我组织语言缺少周密性。当同学们就某个知识展开探讨或针对某个课题进行辩论时,我虽然说得很快,却常被思维周密的同学问住。退而静思,我终于觉醒:坚持快速思维的同时,更要耐心思考、严密逻辑,才能让自己的表达能力既迅捷又周密。
从学习考试到语言表达,现在的我,也终于体悟到了如何通过沉淀走出低谷,从第一高峰到达第二高峰:失败之后,不能一直沉浸在急躁、不安的心情中,要尝试沉淀自己;不要总盯着失去的,而要放大已获得的成功经验。稍有成功之后,要记得“这山看得那山高”,坚定续登高峰的高远心志。不断沉淀,不断努力,才会不断进步。
(指导教师:赵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