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学生 王嘉昱
徽者,美好之谓也。徽州即是美好的地方。
说起徽州,我脑海里的第一印象便是在青山绿水背景下白墙黑瓦的民居。每座小巧却精致的民居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精巧的砖、石、木雕,上面雕刻着人们对于生活和美、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没有繁复的窗子,只有四方的天井,悠闲的云从上面飘过,光线从那里投向屋内的角落。
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水墨画似的民居,蹲伏在这片土地上千百年,向世人展现她清新淡雅、朴实大气的品格。也是这样的品格,贯穿古今,世代相传,源远流长。我这样想着,走过一方池水,看到水中倒映着古香古色的楼阁,伴着眼下开得正好的清艳荷花与田田荷叶,感到很满足,就好像那楼阁走过沧桑岁月,掀开帘子,宁静平和朝着我缓步走来,拉起我的手,诉说百年前的老故事……
胡适曾这样提起自己的故乡:“没有徽州人,那里只会是一个村落。”确实,徽州的古民居都是一个个聚落,四角翘起的屋檐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香樟木(古民居的横梁由香樟木制成)清甜的味道弥漫在整个村落里;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来自于同一源头的水流。我想,形容古时候的徽州与徽州人,“聚”与“和”是最好的字眼。
徽州民居聚落里,除了古民居,还有学堂。“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是那时人们的读书情怀。“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徽州人向来重视教育,亦被称为东南邹鲁。我想也正因如此,“徽学”与徽州灿烂的文化才得以流传至今:承载着“徽匠精神”的歙砚、徽墨世界闻名;徽州也有着制作毛笔、宣纸的传统工艺;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作为产地,徽州占有半壁江山。这其中,徽州商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这些销往各地,同时也产生了著名的徽商文化。徽州具有一种舞文弄墨的文化氛围,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辉煌的历史与文化使得徽州拥有了古韵与灵魂。不仅是风景如画,还是“秀外慧中”。
绚烂的民族文化铸就民族之魂,民族之魂使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指导教师:程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