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美

发布时间:2017-07-10 期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生 晋怡然

  在前门大街的中国书店里,翻看那一张张京城旧照,如同悄然揭开黑白相衬背景下的一段段时光。写有“北京风味,炒肝,包子”的橱窗后,年迈的婆婆正给娃娃喂饭;胡同中的一砖一瓦,马扎上摇着大蒲扇的大爷;城楼前的巨大牌楼,以及匆匆路过市场的三三两两民国女学生,宛若于黑白间渲染着缤纷亮丽的色彩。亮丽京城独有的大气、宽厚和温润的美,一直流传至今。

  前门那一串串喜庆的灯笼下,我们走进“都一处”。腋下夹着菜谱的服务员笑着:“咱北京孩子吧,来这儿尝尝,是不是最正宗的味儿。”一屉烧卖端上桌,拿筷子的窸窣声已烽烟四起了。热腾腾的烧卖一角浸润在醋里,送进口中。“嗞———”汤汁流淌出来,蟹味的浓香在唇齿间绽放。略带烧麦皮的沙质感,与醋的一丝酸意混合起来,变成了一道人间美味。据说,乾隆皇帝曾微服私访,来这里品尝了美味,并题写了“独一处”三个字,让它名满京城。为了叫着方便,店家改名为“都一处”。过去,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品尝到的美食,现在成了各地游客的大餐。在北京,像这样“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美食和美景,成就了北京的大气和波澜不惊。

  “鲜鱼口”再往里走,各种吃食便一应俱全了。路边有个身着蓝布褂子的胖大爷,手里举一把奇大的扇子,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老北京炸酱面”几个大字。大爷笑得眼睛眯成两道缝儿,用纯正的京腔儿吆喝着:“进来坐坐,这儿的炸酱面倍儿棒!”双下巴还一颤一颤的,憨态可掬。旁边,著名的锦芳小吃店里人头攒动。门口的店员手中一边麻利地盛着大碗小碗的元宵,一边招呼来客,还忙不迭地笑着同过路人打着招呼。就在这样繁忙的时候,胖大爷和锦芳小吃的店员会忙里偷闲,互相聊上一两句,全然没有竞争对手的剑拔弩张,反而完美地展现了老北京的宽厚有礼和热情好客。北京的这种温馨与和谐之美怎能让人不喜爱、不留恋?

  走过喧哗的“鲜鱼口”,几家出售茶叶的老字号赫然眼前。推门进入“张一元”,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迎面扑来,从鼻端沁到咽喉,把我一下子带回到儿时居住姥姥家的那段时光。那时,每当姥姥带我到这里的茶叶店,店里的阿姨就会微笑着点点头说:“今儿个来啦?还要半袋儿茉莉,一袋儿花茶对吧?”然后她一边和我们聊着天,一边不慌不忙地称茶叶、倒茶叶、包茶叶。手中的茶叶铲与那干茶发出清脆的摩挲声,再用一张纸把个茶叶包打得四四方方,一点儿不马虎。直到现在,茶叶店阿姨温和的笑容和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还清晰地印在我脑海中,鲜明地展示着北京人的勤劳与美丽。

  翻看那些斑驳的黑白老照片,我们看到了时光流逝的痕迹。走在这前门的大街上,我们看到了美的延续。京城大气、宽厚和温润的美流传至今,依旧那样鲜活与分明。因为它们就藏在京城的一砖一瓦中,含在人们的一颦一笑间,刻在我们的记忆里,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

(推荐教师:江武金)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