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向75岁的博士生学什么?

发布时间:2017-06-11 期号:

  这是个充满正能量且令人深思的故事:

  70岁获法制史博士,75岁又顺利通过著作权法的博士论文答辩。韩国一前检察官接连在中国攻读了两个博士学位!

  现在身边有不少年轻学生连完成一篇硕士论文都叫苦不迭。相比之下,这哥们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老学霸。对比他的老骥伏枥精神,不少混日子的学生应该汗颜。

  事实上,他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上个月刚经历过颈椎手术。前几天,他坐着轮椅出现在答辩现场。当天傍晚,他坐飞机赶回韩国,还有一场手术等待着他呢。

  8年前,他师从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终身教授,用3年时间攻读第一个博士学位,70岁那年终于如愿。毕业典礼上,校长为他点赞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后来,他又投到我国著名反垄断法专家、比他小21岁的导师门下。他超额选修了10门课,获17个学分。每门成绩都在80分以上,最高的一门得了97分。第二篇博士论文花了他两年时间。他先完成了80万字的初稿,后又一再压缩删改精炼成了20万字。

  在用键盘讲述这个故事时,我一直在想:应该向这位75岁老博士生学点什么?青少年我就不用多说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汲取更多的力量,坚定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信心。

  我特别想对青少年的父母说几句话。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整天无所事事、毫无追求,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就是自拍、美图。要向这位老博士生学习,给孩子做努力学习、阳光向上的楷模和榜样。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很多人虽然年龄渐长,可是生命毫无发展。”这话放在许多人身上都适用。我孤陋寡闻、见识不多,不敢说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我总觉得许多人显得未老先衰,不但容颜易老,而且意志衰退。不少人以为,学习是青年人的事儿,“活到老、学到老”成了一句空话。希望老年人也都认真读读这位老博士生的故事,除了带孙子、跳广场舞、凑在一起打牌之外,是不是也尝试着学习点儿什么。读不读学位另当别论,让自己在学习中永葆青春才更重要!

(铁 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