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福
作者简介:
祝福,男,1953年10月生。初中毕业于包头市26中,下锡盟兵团,后在包钢电修厂当钳工7年。1978年考上吉林大学历史专业,1982年毕业进内蒙古日报社任编辑。1984年到内蒙古日报包头记者站任记者,曾任站长、高级记者。2014年退休。
大学毕业论文2万字《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被收录《傅作义生平》一书。自出版之后,此论文已经被国内外200多篇著作、论文引用。在内蒙古日报记者中,作者是每年见报文章最多的。32年记者生涯,见报文章约7000篇,有的有较大社会影响,多次获奖。著作有《祝福新闻通讯作品集》、《新闻用、写作用优美幽默句》,主笔写《包头大地震》,多篇新闻作品为各类书收录。写过散文,有的被书收入。写过歌词,其中《安放》由王兴铭谱曲,歌手朱永飞演唱,制成光碟发行。
俗话说,长兄如父。我大爷祝景昌生于1909年,是家中长子,下边是一群姑姑。我父亲生于1929年,是家中老小。兄弟之间相差20岁。大爷、父亲,再加上我,也差不多是三代人了。
大爷年轻时在吉林市著名的毓文中学就读,与金日成是同学。1931年,22岁的大爷高考考上东北大学。可是时逢“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专门杀军人和大学生。第一代人的大学梦碎了。
父亲从吉林市伪满第四国高毕业,学习成绩不错。1948年,东北土改,我家成分是富农。19岁的父亲原来要高考的,因为土改后家庭经济困难,只好参加革命,阴差阳错,后来成为一名离休干部。
1966年,我13岁,小学毕业,赶上文化大革命,在包头市26中学初中好几年,代数学到一元三次方程,语文学过三堂课:再版《前言》和《沁园春》,其余的课都未开过。往上数,1968届初中,正正经经上过一年的课;往下数,1970届复课闹革命,多少读了一点书。真是根数轴,左右都有数字,就1969届,是个数轴中心——0!
我下过锡盟兵团,又在包钢电修厂当了7年钳工,浑浑噩噩,看不到前途在哪里。因为喜欢诗歌,我便参加了包钢业余文艺创作组,在包钢报、包头文艺杂志发表过一些自己今天看来脸红的“诗歌”。因为当时没谈对象,又有时间,便参加了包钢业余学校学习,学习过中文、机械制图、数学、政治经济学、哲学……以此打发每天19时到21时的光阴。
厂里每年有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指标,但是我一个富农家庭成分的人,父亲仅仅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不敢报名。1977年的高考,我参加了,但是没有考上。“白卷先生”张铁生的故事已经人人皆知。我们同考场的包钢文艺创作组的一位仁兄竟然在数学卷上写了一首悼念周总理的诗歌!当然他也没有考上。
回来后,我心灰意冷,不想考了。一位1977年考上北方交通大学的工友陆钢给我来信,鼓励我继续考下去。于是,再作冯妇。我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不足是没有时间复习。我要有比较整块的时间复习才行。我们厂的原党委书记孙宏章脑出血后遗症多年,厂里派青年人轮流陪床,我便要求去陪床(一个月)。一次,孙书记大便时将粪便粘在裤头上,他卷了起来,打算等老伴来了洗,被我找到,拿到水房就给洗净了。当年下兵团时,晚上睡觉觉得脚下软乎乎的,天亮一看,原来是养的猫把咬死的两只大黄鼠、血淋淋放在我脚下的被子里!什么脏、苦的活我都干过……孙书记很愿意与陪床的人唠嗑,但是他对我忍了,让我专心复习。我就到医院的走廊,靠着墙站着看书。医院不让你坐在走廊碍事的。我的衣服每天被蹭得尽是白灰……我是站着复习出来的。
终于,我又一次走进高考考场。考试结束后,厂里民兵打靶,我竟然100米半自动步枪3枪一共打了30环!第一!那几天真是“人走时气马走膘,老母猪碰上了泔水槽”。不久成绩出来,内蒙古文科录取线280分,我考了352分。历史满分100分,我考了93.5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当我把吉林大学历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之后,立即从厂里飞车前往包钢医院看妈妈。她本来因肺炎卧床不起,看到通知书,竟然立马从床上坐了起来!
我们家住在包头钢铁学院家属院。那几年每到高考时,院里的大人(尽是高校老师和职工)每天晚上站在院子里,久久地谈论每家的孩子高考,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因为我考上吉林大学、小弟弟1980年也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我的父母因此成为被人赞扬的中心。父母被街道报评为“教子有方”典型,我家成为昆区“五好家庭”,得了30元奖金。那几年,是父母脸上最有光彩、最得意顺心的几年。
我家三辈子人上大学的愿望在我身上实现!包头26中1969届4个班200多名初中生,仅仅我一人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而且是中国著名的重点大学!我怎么能不用功学习!我写的论文被收入《傅作义生平》一书,书由邓小平题名。大学一毕业,论文即出书,也是同学中罕见的。至今,据说这本书中我的论文已经被国内外200多篇论文、专著引用过,其中我还买了一些。我毕业后到内蒙古日报当记者,一直到退休。
从我开始,我家人上大学或说重点大学蔚然成风,吉林大学、西安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我的儿子、女儿申请到奖学金,到美国的纽约城市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等,读到博士毕业、硕士毕业。
有人说,是你家人基因好、聪明。我说,那很扯。2016年,吉林大学出了一本《吉林大学诗选》,我的投稿被选登二首。其中我写有:“感谢你为人民带来富裕,感谢你留下永远的春季”的句子。我的妻子说得更直白:“幸好给中国留下一个好老头。”正是这个好老头,在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一家三代考大学的命运!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文启事
征文要求如下:
1. 来稿者为恢复高考制度后参加过高考者。
2. 文章为第一人称自述文。文章讲述真故事,抒发真情感,有细节描写,能感动人心。
3. 篇幅在3000字之内。
4. 来稿文章写明作者姓名、单位、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请随稿提供3至4张本人当年高考时与近期照片,并附个人简介,300字内即可,可写个人经历、著作等。
5. 征稿即日开始,2017年12月31日止。来稿择优刊登。
来稿请寄:E-mail:
ylandly@163.com
或zongbianshi@bjeea.cn
报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A座 北京考试报社总编室收(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