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学生 张文豪
夜晚和朋友一起散步,月亮却躲在云层中不肯出来。不由得,我想起了故乡的明月。
在我的印象中,故乡的月亮是随着一缕缕炊烟升起的。傍晚时分,晚风吹拂,草木摇曳,西边的太阳刚一落下,东边的月亮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来,透过树隙,把白玉似的银碎洒落了一地,草尖上,庄稼上,菜叶上,一片明晃晃的。故乡的月亮清婉美丽,像个绝代的古典美女,撒给乡村无尽的芳香,点燃了乡村的梦。
邻家的伙伴扯着嗓门喊了句:“月亮出来了!”原本归于宁静的乡村热闹了起来,小伙伴们就朝宽阔的草地上跑去。我们有说有笑的,跑跳着,打闹着。丢葫芦,捉迷藏,跳皮筋,这些小游戏总是可以给我们乡下的孩子许多乐趣。我们去哪儿,月亮就去哪儿,像是我们的玩伴。我们玩得满头大汗,母亲的声声呼唤把恋恋不舍的我们喊回了家里。而月亮还在那儿傻呆呆地等着,舍不得我们离去。
圆月当空,在村南边的小河里留下一个玉盘似的倒影,隔着茫茫水面,显得那样晶莹剔透。缕缕波光随风扩散,瞬间点燃了心中无限遐想的梦。那时候,我总是好奇地想:为什么天上有个月亮,而水中也有个月亮?后来奶奶告诉我: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投影,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月亮。尽管她对我说了许多遍,我还是想不通,就索性拿起石子“破坏”水中的月亮。朝小河里扔下一个石子,就会荡起圈圈涟漪,月亮就碎成了金碎成了银,而顷刻间又复原;然后再扔下一个石子,我看着水中的月亮摇摇摆摆地晃来晃去,就痴痴地傻笑着。儿时的中秋夜,奶奶总会从衣襟里掏出一块月饼给我,我就趴在她的腿上吃着月饼,缠着她给我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我嚼着月饼数着星星,一颗、两颗、三颗……不知什么时候贪玩的我就进入了梦乡。而月亮依旧看着我,就像老祖母那温柔可亲的眼神。
乡村的月夜,有着一种无言的静美,像是苍天特意为村民们开辟的另一片精神家园。纵横交错的小路上,天真年少的顽童在月光的陪伴下疯狂地跑来跑去,尽兴地分享着童真和乐趣。月色中阔别重逢的中青年夫妻挤眉弄眼地轻声交谈,像是在抒发久别的相思之苦。忙碌了一整天的农民,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和人生的羁绊,在月光下剥着玉米棒子,体味着丰收的喜悦,饱经沧桑的脸膛上笑容灿烂如花。月亮看着村民各有其乐,就躲在云层上面,偷偷地分享着这乡村月夜的惬意和甜美。
后来祖母去世,我怀揣着故乡的月亮到了城市读书。城市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与欲望,却少了昔日的淡淡友情、浓浓亲情、甜甜乡情。在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乡愁就像老家后院的韭菜那样长了又割割了又长,缠缠绵绵、剪不断理还乱。
朋友推搡了呆愣了许久的我说:“月亮出来了!”是的,月亮的确出来了,却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欢乐,被喧闹的城市边缘化的月亮不像故乡的月亮那样圆那样明。乡村的月亮在乡下人看来就像漆黑夜晚中的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追寻幸福的征程。我想如果城里人见了乡村的月亮,也会喜欢她,想和她做个知己。
看着天上遮遮掩掩的那轮圆月,不时引起一片沉思。我忽然间想起了儿时那背得滚瓜熟烂的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的!举头望明月望的是那月那夜,低头思故乡思的是那人那事。在外漂泊了多年的游子想起了昔日的种种情怀,心中不免有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与落寞。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微风袭来,不觉有些凉意,走进寝室,夜色已深。但心头那故乡的圆月是那样明,令我又温暖了许多。月是故乡明,随梦到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