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记者 邱乾谋 文并摄
北京联合大学文博馆,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展示平台,于2012年对外开放,所藏文物主要由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研究所及社会征集三方面构成。
走进文博馆,似乎进入了历史时空隧道。在200多平方米的馆内,千余件作品无声地展示着数千年前的文化,也吸引着学生去进一步探究,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馆内分为中国历史文物标本陈列、非遗民俗特色藏品陈列两大部分。马家窑文化彩陶罐、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清代黄地彩釉龙纹盘等藏品最受瞩目。这些藏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并传承至今的历史脉络,展现了学校在文化遗产研究、文物保护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自开馆以来,文博馆辅助专业教学、科研活动,并定期向社会开放,是学校服务教学、服务公众、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
“彩陶之路——早期中国文化西向辐射”是文博馆的核心展区,通过展出陶器、石器等文物标本,展示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由东向西逐渐传播发展的历程。
早期中国展区,以中国大地上史前人类遗迹为主要内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进程。代表展品有早期人类头骨模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物,以及记录“彩陶之路”、体现仰韶文化各阶段类型的典型器物。最薄处厚度仅为0.2毫米的蛋壳黑陶杯,是龙山文化制陶技艺的突出代表。
历史长河展区,刑徒墓地出土的秦瓦,汉墓中的陶灶,唐墓中的俑、金银器,宋元明时期的瓷器,原比例复制的清代古建斗栱模型等,虽质地、功能不一,但年代有序、各有内涵,一同诉说着历史文物背后的沧桑往事,展示着承载在造物致用上的民族智慧。
非遗撷英展区,是文博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主要展示学校非遗方面的教学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非遗工艺记录、田野调查标本、民俗工艺品等,如苗族银饰,杨柳青、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工艺,传统植物染料,黄杨木雕等。细致精巧、生动传神的北京传统工艺,更是馆内非遗藏品中的一大亮点。
开馆日期:周一至周日9:00-16:00
(如闭馆会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