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电流的惊喜

发布时间:2016-12-05 期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生 王奕萱

  “耶!成功了!”随着我顺利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嗡嗡”的震动声响了起来。望着操作台上飞速旋转的马达,我无比兴奋。

  科学实践课上,一个马达、两根导线、一块电池、一支牙刷,布置出了课程内容。老师让我们开动脑筋,自己动手组装一个“暴走的机器人”。大家诧异地瞪大眼睛。“不会吧!这简简单单的几样物品,如何制成一个会走的机器人呢?”我一头雾水地拿着导线和马达,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我左手紧紧捏着马达导线的连接段,右手掐着电池导线的一端,认真将正负极按要求对准,目不转睛地盯着两根导线的连接处。“嗞——”,马达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我的手中轻轻跳了几下,便灰心丧气地停止了转动。

  我静下心来,仔细研究电流接触不良的原因。马达所连接的两根导线十分细小,每次连接时只有不被橡胶包裹的地方才可以通电。而这两根短线的可操作部分只有几毫米的长度,要想固定住这截细小的部分,可真是难中之难。

  “你为何不尝试着加长可用部分的长度呢?”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耳边轻轻提醒道。我恍然大悟,原来将导线两端的橡胶剥去,加长可利用的长度,就方便连接了。

  操作台只有几个简单的工具,怎能完成如此细致的工作呢?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小小的指甲刀,在我眼前晃了一晃。看着锋利的指甲刀,我再一次愣住了:“什么?指甲刀剥导线?您没开玩笑么?”“科学就是如此有趣。你要尝试用身边看似不可能的小物品,去解决一个个问题,让大脑‘暴走’起来。”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着我。

  我似信非信地点了点头,左手捏紧导线的一端,右手拿起指甲刀,将刀口对准导线外部的橡胶膜,微微倾斜指甲刀,反复调整角度,稍稍用力一剪,一小部分橡胶便“咔”的一声脱离了导线的怀抱。小小的成功使我信心大增。指甲刀缓缓凑近导线,我却因为紧张而不自觉地手抖了一下,心里“咯噔”一跳。还好,并没有剪断线芯部分,我放心地呼了一口气。经过反复摸索与试验,我逐渐掌握了技巧,速度也快了起来。终于,两根导线的两端都成功修剪完成了。

  一股电流随着连接好的导线直通马达。马达像沉睡已久的孩子苏醒了,快速旋转起来。这股电流是我凭借不断思考,努力实践得来的,令我倍感惊喜。

  望着那个暴走起来的机器人,我会心地笑了。是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要认真思考每个细节,寻找方法。不放弃,才会有惊喜。

  (指导老师 张秀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