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圈子

发布时间:2016-11-25 期号: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秉楠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想不受约束。那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等于“为所欲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因所处的圈子不同,含义也不一样。美国人追求自由,但前提是要符合美国的法规;中国人追求自由,不仅要符合中国的法规,还要符合中国的道德规范。天圆地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古如此。大到治国,小到修身,都要遵循一个道。这个“道”其实就是自由的圈子。

  既然如此,大学生在追求自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遵循“道”?而这个“道”又是什么呢?

  张某,大三学生,学期初他的不及格门次和累计的不及格学分已经达到退学的标准。按照教务规定,张某只能申请试读,且试读期间所有课程都及格,才能继续保留在校学习的资格。而这些令之前全不知情的张某父母气愤至极。为了保全张某的学业,学校、家长都对张某进行了高强度的监管,各种限制也随之而来,电脑没收、不能参加课余活动、零花钱减少……张某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控制起来,失去了“自由”。失去“自由”的张某表现出更加逆反的状态,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连续旷课,最终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这对于步履维艰的张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至此,困扰他的已不单是学业的问题,心理危机、人际关系危机……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为什么我的生活不能自己做主?为什么家长、老师甚至身边很多的人都要干涉?”张某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于自由的圈子缺少足够的认知。大学生活虽然会为每位大学生创造很多自由的空间,但却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像是在以每位大学生为中心,以一定的距离为半径画出的一个闭合的圆圈。每个人在圆圈中是自由的,一旦突破了这个边界,自由也就随之失去了。

  很多大学生在回答“你最向往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时,会提到“自由”,甚至第一个提到的就是“自由”。这是因为很多同学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上了大学又没有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所以首先想的就是要放松一下,让自己自由地生活。

  大学的生活一定是比之前的生活更加自由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应该拥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的教育也有责任让学生学会自立。但需要同学们意识到的是,大学期间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有边界的,只有在圈子里才能享受自由。在这个圈子内,大家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不会被过多干扰。但一旦有人接近边界的时候,老师、家长或身边的同学就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一些提醒。一旦突破了这个圈子,那自由就不存在了,就会被各种限制禁锢住。

  张某渴望能够在大学支配自己的生活,于是大学的初始阶段比较放任,当成绩亮红灯后,他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张某在学业上不及格的门次过多,突破了能够完成学业的限定,目前只能以试读生的身份在校读书。所以,他会发现老师、家长都来关注他的学业,他的自由受到了约束;他长时间旷课,任课老师也按照规定取消了他参加课程考试的资格,他的权利被剥夺;同时,由于他自己表态要努力学习却没有兑现,丧失诚信,导致没有人能相信他的话,他的父亲直接到他的宿舍没收电脑,限制了他的生活。

  当张某跳出圈子时,家长、老师甚至是身边的同学都对他的生活指指点点。他很反感,认为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决定,别人不应把他们的意图强加给自己。我跟他解释了“自由的圈子”的概念并提醒张某:“你因为失去自由而苦恼,因为老师和家长干扰你的生活而烦躁。而你是否想过,其实是你自己剥夺了自己的自由。”因为在大学的前两年半里,张某自己一步步地逼近甚至越过自由的边界,丧失了自由。我告诉他:“你出圈儿了!”

  在大学生濒临自由圈子的边界时,都会被提醒。如果同学们能够认清边界,在遇到提醒时足够重视,不突破边界,在圈子的内部是可以拥有大学的自由的,而如果走到了圈子外面,自由就消失了。

  《论语》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于人生修养提升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在七十岁的时候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在大学时代开始理解自由圈子的含义,并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所能支配的自由,在进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好地认清道德、法律、事业、家庭、社会关系等各种各样的边界限制,不至于突破这些边界而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损失。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