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教师 王丽娟
“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的花儿,结成快乐的种子。”
——题记
很喜欢上面的一段话,因为它不仅道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更道出了红烛精神的精髓——始终不渝地为着他人的成长与欢乐做无私的奉献。我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流逝的是时光与青春,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与学生的爱。因为我坚信,有爱就有希望。爱与智慧同在。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一名班主任、毫无保留地诠释对学生的热爱,是我的梦想。但是,刚当班主任时,我也有困惑:怎么让学生和家长接受我这样一个年轻老师呢?后来我终于想通:我要用智慧塑造自己的每一次亮相,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心。
每次接班前,我要求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对着照片不打磕巴地说出学生的名字。于是,学生的学籍卡片被我翻来翻去。在拿到档案的几个小时后,我就已对那些未曾谋面的学生相当熟悉了,并把他们的生日、民族、成绩、特长、曾任职务、家长单位等情况工整地抄录下来。学生报到时一踏进教室,我便清晰而响亮地叫着他们的名字以示欢迎。听到我亲切的问候,他们起初很是诧异,随后会在眼神中流露出被尊重的喜悦。
也许正是因为年轻的外表、活泼的性格下,深藏的是自信、执着、沉稳与热情吧,我平时也不是总严肃地板着脸。学生都愿意跟我亲近,更喜欢叫我“娟姐”,而不仅仅是“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也会千方百计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的冷与暖、得与失、好与恶,让他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喜不喜欢老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认同与否。特别是起始年级,新学年新班主任第一次课堂亮相特别关键。我相信,一个教学出色、魅力独特的老师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每逢开学的第一堂课,我都会做足准备,想方设法用特有的开放式教学风格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让他们被我的学识“笼络”,然后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最终打心眼里爱上课堂、爱上老师。随笔写作、事实评论、新闻点点评、短信创作等写作活动,我一直带领学生坚持着。渐渐地,孩子们敢想、会说、能写了,我也有了成就感。当听说很多学生谈到我的课都大呼“过瘾”时,我感受到的是幸福;当看到有些孩子因为我的教学而爱上了文字、爱上了写作时,我感受到的是快乐。
我热爱班主任这份工作,更爱教过的每一个孩子。冰心先生曾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老师用心去温暖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和学生一道含英咀华,在爱与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爱与智慧,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