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赵馨昕
高考那个夏天,气温高得离谱。刚刚拿到高考成绩的我,整日窝在家里,抱着一本厚厚的志愿填报辅导书,研究着高校排名和优势专业,和爸妈商讨着报志愿事宜。
成绩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低,这个时候就要拼一下策略与运气了,是填报一所综合院校还是文科院校呢?是报一个“热门”专业,还是另辟蹊径呢?我和父母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
爸妈希望我填报金融、经贸、小语种类等“优势”专业。他们希望我经过四年的学习,在毕业后能找一份前景广阔、薪酬颇高的工作,用一技之长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可我其实早就打定了主意。我想学新闻,想做一名记者,想从事这个看起来危险又辛苦的工作。
理想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降临的。有段时间,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我在晚自习后会看一会儿电视节目。那时候,央视的《看见》为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记得有一期节目是报道南加大枪击案,两名23岁的中国留学生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附近遇到匪徒枪击不治身亡。有消息称两人是“富二代”,于是某些带着“仇富”情绪的网友对这起死亡充满了冷漠和嘲讽。节目里,一名学生说:“我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一个新闻从发生到被报道、被扭曲的全过程。”这让我明白,我们读到的东西并不总是真实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找到真相,勇敢地替死者说句话,让人心不再冷漠。后来,我逐渐了解到记者这个行业的艰辛与使命,对这些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的人充满了敬佩。
我鼓起勇气跟父母说,我不想学经济,想读新闻。爸妈听后都觉得很不理解。爸爸找我谈了好几次心,向我说明记者这个职业有多么辛苦,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又有多少风险。学经贸能保证我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成为城市中产阶层。而我只是反复跟爸爸说一点——世界上迷茫的人那么多,我却幸运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非常想去试试,就算失败也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会永远在我身后。
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比较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但还是给了我选择权。
还记得报志愿之后的几天,爸爸一大早上网发现我已经被调档之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完了,闺女,你已经被录取了,没有回头路了。”我知道,爸爸说这句话时,心里还是带有遗憾的。
但我想,只要我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好自己选的路,父母总会放下心的。于是我认真对待每一节专业课,努力筹备每一次课题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记者团,在点点滴滴中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今年夏天,我被老师推荐到一家报社实习。跟着实习老师,我跑了很多地方,采访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当我把刊有我名字的报纸拍照发给爸妈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回复:“好样的!我们为你骄傲!”我知道,这一刻,他们是真心为我开心。我也用能力向爸妈证明了自己可以走好这条路。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爸妈是我坚定的支持者。有他们做后盾,我充满了追寻理想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