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 ——郎平寄语母校学弟学妹

发布时间:2016-09-18 期号:

  里约奥运夺冠后,中国女排成了全民偶像,郎平指导更是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女神。郎平日前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就女排精神、里约奥运及当年在北师大的学习生活与师生进行了交流。

 

学习经历:每天80词,有了“国际郎”

  今天这么多同学在这里,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信心满满,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在球场上努力拼杀。那个是年轻岁月,我们同学们会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知识。

  我在北师大英文系的时候,我们老师经常给我开小灶。我上学的时候不像大家18岁,19岁,中间还有几年最好的时光在国家队打球,来到北师大时已经26岁了。我们的这些老师专门给我补课,有了后来大家说的“国际郎”,让我有一口流利外语在世界各国进行交流,有机会到很多国家执教。

  我们那会儿每天80个单词,我就想还不如打球。尤其是刚刚学外语的时候,感觉特别催眠。当然现在不会了,肯定越学越高兴。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学习精神是一样的,大家要努力加油。

 

排解压力:尽量宽心,要耐心等待

  我现在承受压力的能力还可以,有时候就是开开玩笑,排解压力。不钻牛角尖,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事情,不管是生气,或是觉得非常不满意,也要往回想,宽自己的心。有时候看着某个队员天天练习这么多,还是没有长进,就想想她去年来时比现在更差,现在已经好多了。另外就是耐心和等待。就像我们队员。这一次比赛我觉得特别虐。我以前带队出去比赛,一般打得特别差的比赛一场就差不多了,之后就扭回来、找到节奏了。这一次是不是地球吸引力的问题?就说看一下巴西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地球磁场不一样?像这种情况,你就得耐心地做工作,等待。最后,她们说了一句话:“朗导,谢谢你的耐心、等待,等待我们状态出来。”所以,有的时候排解压力,要深呼吸,要耐心,要等待。

 

里约奥运:破釜沉舟,冲出“死亡之组”

  在今年备战奥运期间,我们也对奥运会做了很多分析。中国队被分到了“死亡之组”,大家希望可以排名前两名,最差也是第三。但真正打起来比预想的困难,特别是第一场打荷兰。今年我们跟荷兰打了两场都赢了。这场球输了后,我们就觉得特别别扭,心里就是不舒服:怎么煮熟的鸭子就是飞了?大家没有拐过弯来。到后来我们5场比赛输了3场,小组第四,交叉赛碰巴西队。

  我们做好最差的准备。排球比赛隔一天打一场,一天一个小时的训练场地保持不了状态。所以我们就自己租场地,好场地没有,贫民窟也可以练习。有一天刮风,大家练习一半又开始扫树叶。我们这叫“体能+技术”。最坏的准备我们也做了,甚至想着如果输了就提前买机票回国。

  那几天好难熬,天天做她们的工作。打巴西,我们要打争气球,要对得起自己的劳动,对得起自己的突破。大家每一分都是全力以赴,能拿一分就拿一分,一定要坚持到底,大家把技术打出来,输了也没有关系。水平拿出来,拼搏精神拿出来,想谁输谁赢没有用。前面几场都想了,想到什么结果呢?5战3负还想什么?别想了。我们老四打老大,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就来吧。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弥补。

  另外,我们不是菜鸟。我们所有的技术都在今年的冬训练习过,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什么时候拿出来。哪怕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尽100%的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不要让对手轻易过关,咬得他头破血流,杀出血路,要不然就回家。回头就是万丈深渊,只可以往前走。所以,我们当时破釜沉舟。

  赢了巴西以后,大家整个士气就起来了,后面打谁都不害怕了。  

 

平时训练:没有周末,一周只休半天

  大家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球场上的一些比赛,在下面运动员是非常辛苦的,训练和学习都非常艰苦。我这个年龄,每天带领18岁到28岁左右的运动员训练、业务学习,也是非常艰苦的事情。

  我们这些职业运动员是没有周末的,星期六都在训练,星期天只有半天时间休息,有一些年轻队员还要练习半天,晚上一般都有很多业务学习———专业技术学习。另外,运动员多多少少有伤病,所以晚上还有些时间要用来治疗。运动员非常辛苦。我们今年春节破格给大家放了三天假,还要算路程。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回家吃个饭、看一下父母,马上再回来进行备战里约奥运封闭性训练。大家在一个地方两个月不出门,“三点一线”———宿舍,食堂,训练场。所以,我们的训练还是比较单调的。每一天都这样做,大概连续3到4个月,大家可以想象,运动员累得眼珠都不转,你说话他眼睛呆呆的。这是体力、精神高度集中的一个特训。

 

女排精神: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

  虽然大家看到的比赛,是12个队员,但是平常训练有20多个队员。不可以说另外10个队员一点没有份儿,这是团队互相促进、互相训练的一个大家庭。我们要感谢这个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完美的团队。

  所以,希望中国女排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传统,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在路上。也许目标实现不了,但是我做好每一天。这个就是女排拼搏精神,做好每一天,结果是什么不知道。也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因为已经尽了全力。注重过程,这个就是生活状态、生活心态。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心、快乐地学习生活,少看手机,这对于锻炼体质也是很好的。

  我觉得女排精神,不管技术上怎样创新和改革,精神层面包括团队精神和协作,这一点永远不会变。各行各业都是,不仅仅是排球。每一个团队,包括航天飞机、宇航员,都需要精诚合作。另外,就是不断地创新,永不放弃,坚持、坚韧地活着。

 

(本版摄影 亓玉光 郎平报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删节。)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