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 郭文婷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了曹文轩演讲,现场拿到他的代表作《草房子》,带着对他的崇敬之情一口气读完了。他的书像是小清新,有轻风拂面的温馨,有山间泉水静静流淌的宁静,令我整个身心像被清澈的河水洗过一样舒畅。带着这种感觉,我又阅读了《青铜葵花》、《狗牙雨》、《山羊不吃天堂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卑微者。卑微者的苦难是那样的深刻,而书中的美也是那么让人沉醉。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卑微者宁静的心态。他们没有贫穷带来的歇斯底里的吼叫,没有贫穷带来的罪恶和丑态,没有贫穷带来的肤浅焦躁,更多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齐心协力的奋斗,摆脱困境时智慧的迸发,一种坚韧的平静。
他们的静,更多是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草房子》故事的地点在油麻地。书中说,油麻地盖房子用的草不同于我们平常见到的草,在海边长大的它们是那样的坚韧,风吹过来时,竟然能发出沙沙的金属碰撞的声音,这种茅草盖的房子最为结实。我被这种草震撼了。弱不禁风不再是草的特征。海风的吹拂、海浪的拍打,海边恶劣的天气成就了这种坚韧的像金属丝一样的草。油麻地是一个贫穷的乡村,但是这里的人仍然那么热爱生活,他们没有经过艺术培训,却有着对文化的渴望。桑乔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他组织学校的老师、学生和村民表演节目,给学校和乡村生活带来生机,带来文化享受,使他们的身心在农忙后得到更好的休憩。
他们的静,缘于心底的善良,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爱,是全家一起努力、共同奋斗的信心。《青铜葵花》的主人公青铜,小时候因为生病没有及时医治而变成了哑巴。葵花是小说中另一位主人公,她是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她的父亲不幸葬身在水中。葵花成了孤儿,她需要这里的村民来收养她。村里最有钱的噶头一家想收养葵花,却一直在计算着收养这个孩子需要多收多少鸭蛋。青铜一家纠结着,最终青铜的父亲一咬牙,拉起了葵花的手。为了能够盖一栋草房子,一家人齐心协力想办法:编织一百双芦花鞋,卖掉地里收获的庄稼,奶奶拉下老脸去向最有钱的侄子借钱,青铜竟然卖掉了脚上穿的鞋、在冰天雪地里赤着双脚跑回家。每一次家中最需要钱的时候,奶奶就会静静消失,然后静静出现在村口的那条路上,她卖掉了自己娘家的陪嫁。这些陪嫁是奶奶的念想,是奶奶青春的记忆,如果没有这份大爱,如何舍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他们的静是那份山羊不吃天堂草的人格自尊。明子家的山羊在面对一片高贵的天堂草时,竟然拒绝吃草,最后都饿死了。明子跟随师父来到了城市里,生活一度窘到冰点,但是他没有因为找不到活路而去偷工地上的木料,没有因为贫穷而表现得畏缩。他努力着、抗争着,没有因生活的艰辛而丢掉善良,他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坐轮椅的女孩站起来。他要通过努力找回做人的尊严,就像他家的山羊。
这些小人物的精神时常感动着我,让我想到自己。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卑微者。小时候家中的窘境,初来北京时的捉襟见肘,刚参加工作时的屡屡碰壁……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时的我没有这份宁静,曾经多少次因为经济拮据哭过,努力过;也曾歇斯底里地吼过、闹过。如今,生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会有很多的不如意,能否在这个浮躁的城市中,保持那份向上的力量,能否在繁杂的工作中梳理出自己的思路,能否在受到不公的对待时,还能不改初心?我需要这份静的力量。感谢阅读,在文章中我看到了自己,增长了知识。每一次阅读都给我注入了力量,让我安静下来,静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静静面对和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