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有无之用”

发布时间:2016-07-07 期号: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 进

  今天,在与你们话别之际,我要对大家提三个希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我希望你们做一名坚守“法治天下”理想的闻道之士。

  法大之大,在其情怀。“经国纬政,法治天下”就是我们教育的大道。《道德经》上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显然,我们应该做上士,闻道之后,虽百折千回而不改其志!但光我们自己坚守还不够,我们还要努力,让法治的理想成为社会的共识,让法治成为这个大时代的价值诉求,让法治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想必很多同学都看过了。剧中,“赤子之心”被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当下的你们,都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可是在走出象牙塔之后,你们是否还能够保持这份情怀?我期望你们能够勿忘初心、久久为功,坚定法治信念,坚守法律底线。如能够做到这两点,你们就算坚持住了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

  其次,我希望你们做一名“困而知,勉而行”的栋梁之材。

  《中庸》上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大家今天毕业,做到了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未来走向社会,还要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去体察以往知识经验的利弊,更要在失败和挫折中,去感受老师教给你们的东西有用与否,去体会坚守理想和真理的代价与可贵。

  同样,大家在“勉而行”的过程中,要有“自拔于流俗”的志气;要有“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心胸;要有“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态度;要有“不求近效,铢积寸累”的耐性。

  最后,我希望你们做一名知道“有无之用”的睿智之人。

  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是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们生活选择的每一步不能简单地以有用与否、回报多寡作为依归。

  这些年,我常常看到很多走出校门的人,或者喜欢放言高论,恃才使气,最后无所成就;或者勤勉刻苦,精明强干,但最后受制于格局而遭遇事业天花板。所以希望大家能真正体察“有无之用”,开创自己事业的王道。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