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答案,自己去找

发布时间:2016-06-22 期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学生 葛雨乔

  “学姐,怎样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呢?你是怎么考入理想大学的?”我毫不掩饰自己的焦虑,渴求地望着对面的学姐。

  学姐端着咖啡笑而不语,周围嘈杂的喧闹声似乎并没有影响她,她的眼神有些迷离,似乎陷入了短暂的回忆。缓缓地,她抬起头来,向我讲述了高考前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是一个孤独的夜晚,她抱膝坐在窗户边上。楼下临着主路,即使入了夜,她依旧可以看见那些璀璨的灯火;闭上眼睛,可以听见楼下汽车的鸣笛声,隔壁嬉闹的声音。

  屋里的灯关着,夜风顺着窗户吹进来,撩起她的刘海,她突然觉得有点冷,不自觉地抱紧了双臂。

  她有点儿迷茫。每当面对成堆的作业,面对卷子上刺眼的红叉,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面对电话里爸妈焦急又有些克制的声音,她总是忍不住会想:“为什么要拼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体面的生活?这一切真的这么重要吗?”她知道,很多考生临考前都会有她这种迷惑,但老师的话又在耳边浮起:“迷惑没用,解决不了问题。有迷惑的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可是,谁又能主宰大脑的自由呢?

  她甩甩头,揣上一把钥匙,决定出门吹吹风让自己清醒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从脑子里扔出去?

  小区里很安静,一切都沉浸在春末夏初的勃勃生机中,盛夏的喧嚣似乎还在酝酿之中。她慢悠悠转到小区的告示栏前,漫无目的地扫过各类报纸广告。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角落里的一条公益宣传广告上:

  金台路孤儿院,地址:XXX,邮编:XXX,这里的孩子殷切地盼望您的来信,跟您成为笔友,他们渴望交流。若您能亲临孤儿院慰问,我们将竭诚欢迎。

  她犹豫了一下,用手机拍下了那个不起眼的角落。

  回到家,她旋开台灯,从成堆的作业纸里面抽出一张,平生第一次写一封似乎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信。第二天,那封不足三百字的信和一件旧风衣被一起交给了快递员。

  一个星期后,她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三个月后,学校毕业典礼那天,她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站在主席台上。发言时,她的声音很冷静:“很多同学好奇我最后阶段冲刺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其实,我只是想清楚了一件事:考个好大学,找份体面工作,多挣点钱……对我来说,把这些作为学习的动力实在是有些勉强。但是,当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需要我的时候,我发现,我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完成他们对我的寄托。被别人迫切地需要着,这种感觉,真好!”

  说这些话时,她看到爸爸妈妈在台下幸福地笑着,眼角漾着激动的泪水。

  讲到这儿,学姐用勺子慢慢搅着咖啡里的冰块儿,意味深长地看看我,笑着摇了摇头,轻轻地弹了我一个脑崩:“皱着眉头想什么呢?每个人追求的人生答案都不一样,这种事情还是要你自己去找答案。”

  “是,看来我必须走出自我的象牙塔。世界那么大,我也应该看得远一点,视野再开阔一点!”我似有所悟,回报给她一个灿烂的笑……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