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6-05-04 期号: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 韩 烁

  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几千万青年学生中的一人,我的每一个选择,是不是仅仅代表我自己?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代表着一个群体或者代表着一种力量?是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青年学生和我一起,在思考着这些看似琐碎却重大的问题?是不是有很多人在迷茫过后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改变这个社会?

  我想,如果跳出个人的微小视角,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作为万万千千青年学生的一员,我和我的同伴们一样,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选择,我们有着相似的苦恼与困惑,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可能在刚刚步入社会之际被浇了一点冷水。我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会向这一点点失败屈服,还是发出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我所遇到的这些问题——论文、升学、创业、找工作等——这个年龄的人都遇到过。可是在短暂的思考与停留之后,大部分前辈和朋友都选择了勇敢前行。我的一位学长心心念念去美国读博士,但申请都被拒绝了,他仍然心怀理想,在毕业两年之后边工作挣钱边申请学校,最终在去年如愿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奖。我的室友霞姐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想发挥所学为社会做些什么,于是放弃了父母在家乡安排好的工作,报名西部计划。我的学妹不满足于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又暂时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兴趣,于是给自己放了个小假,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间隔年”计划,边打工边旅行,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你看,每个青年都积极乐观又认真努力地奋斗着。我们个人也许没有什么力量,但汇聚在一起,就是新生的力量;我们或许还年轻,但等我们成长了、成熟了,是不是可以用知识与能力让父母亲过得更好,让社会上少些偏见、多些包容,让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又幸福地生活?

  想想过去,近100年前,在物质匮乏、精神贫瘠、国土沦丧之际,中国的青年学生从书斋中走出来,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从此,“青年”这一身份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形象,它不再是躲在家庭庇护之下的“孩子”,而是能为国家前途、民族兴衰而承担责任的战士。

  如今,在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安定的现状下,我们作为青年的价值又在哪里呢?我想,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坚守理想,不仅仅是自己的理想,还包括社会的理想。我们或者认真读书,或者做公益奉献社会,或者找一份工作创造价值,或者通过旅行了解其他文化……不论具体在做什么,只要我们带着责任感、带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去做,这每一次的尝试和选择其实都是在践行我们作为青年的价值,都是在向外界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都是在继承前辈们不怕吃苦精神。只要心怀理想,青年就永远是青年。

  青年,永远在路上。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