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学生 赵青林
拨开绿蜡芭蕉叶,穿过豆蔻荼靡架,走过红妆海棠花,我在姹紫嫣红开遍的大观园漫步。千红万艳美不胜收,但都不是我要寻找的绿影翩跹……耳畔,隐约传来梁间燕子的呢喃。我顿住脚步,向四边望去,只见凤篁成韵,苔痕浓淡,滴翠的竹叶之中漏下了细细的龙吟。竹林环绕之处的那几间小屋,轩窗半敞,琴声清扬。
找到了。我小心地推开潇湘馆的大门,步入了潇湘妃子的梦境。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朵阆苑仙葩?
林妹妹是我在整部《红楼梦》中最喜欢的女子。她有着清丽脱俗的容貌和清高出尘的气质,腹有诗书,才华横溢。初读红楼的时候我上六年级,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却独独喜欢林黛玉这个总是在伤春悲秋的女孩子。看到她才气逼人的诗作,看到她平日生活中的小任性,看到她和宝玉之间细细的情丝,便在心中幼稚地认为,像林妹妹这样潇洒清高自由自在地活着,才算真正的精彩。上了初中之后,我又捡起了这本当初被我半途丢下的名著,终于读了进去,从此一头扎在里面再也出不来了———最喜欢的依旧是世外仙姝林黛玉,然而对她的认识已不像当初那样浅薄无知。
林黛玉确实清高,确实灵慧,确实骄傲,但她活得却一点也不恣意轻松———相反,这个女孩子过得很苦。
她前世是灵河岸边的仙草,这注定了她今生会拥有胎里带来的不属于凡尘俗世的仙灵之气。这仙姿灵窍是她的骄傲,却也是她永远不能融入凡尘的枷锁———或许除了宝玉,再无人能够理解这个女孩子内心的高洁傲岸和不属于世俗的纯净。天妒红颜,黛玉偏偏在年幼之时便失了最亲的父母,从此来到贾府,过上了虽然锦衣玉食却寄人篱下的日子。是的,吃穿用度都不会少,她只在闺阁中读书吟句,享享清福便可,但父母双亡,再无归宿,再美的华屋终究不是家;她天性敏感又极自尊,这客居异乡的现实更让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她怕别人轻视的目光,更怕从此身不由己,如同一叶不系扁舟,随时有可能被卷入红尘的大海。
幻境之中的仙子,又怎能属于俗世?
所以,她刻薄,她爱使小性儿,她牙尖嘴利得让人哭笑不得。所以婆子摇头,说这林姑娘真真比不得宝姑娘为人宽厚大度;丫鬟饶舌,说林姑娘真是尖酸刻薄。
她们真的懂你吗,林姑娘?
天边的明月,并非不懂得高处的寒冷。它孤独地高悬寒夜,只为保持那一份傲岸清洁,黛玉亦然。所有的尖刻,所有的伶牙俐齿,所有的任性,不过是她保护自己的尖刺。她像孤月冷照,更像只小刺猬,把自己用尖刺团团包裹,只因为她拥有一颗比任何人都要柔软而太过容易被伤害的心。
黛玉,其实是很温柔的。
宝玉被打,她心疼得眼睛哭成了桃儿,无声涕泣。明明心中厌恶逐利之人的她,为了宝玉,竟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样的话;香菱呆憨偏想学诗,是黛玉这个平时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大小姐一字一句地教她,细细地为她解诗,令这小诗呆子最后竟也写出“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佳句;宝玉顶着雨来看望,黛玉担心宝玉穿不惯木屐脚下打滑,特地找出贵重的玻璃绣球灯给他照明;宝钗教育黛玉不要读闲书,黛玉不但不厌烦,还感念宝钗对她的关怀,把宝钗当作自己的亲姐姐……
黛玉,真的是个很温柔的人。
她的温柔只是掩藏在了她孤标傲世的外表之下,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若说宝钗给人的感觉像是冬天的暖阳,温暖宽厚而抚慰人心,那么黛玉便是九霄之上的皎皎明月———月华是冷的,赶着夜路的人们并不会觉得月光温暖,但正是这清光,才让一片黑暗的长夜中有了些许光明。冷月高悬,却终究拥有着照亮黑暗人间的温柔啊。
黛玉的诗也像冷月。李纨评说“风流别致”,很是!但我认为风流别致之外,她的诗作还带着若有若无的悲戚和难以言喻的清冷。菊花诗会上她的夺魁,一句“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还有那几首菊花诗中的高洁傲岸,都令我叹服;凹晶馆联诗,她的一句“冷月葬花魂”之清奇更令人拍案叫绝,只是悲戚之氛实在太浓;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咏白海棠的一句“碾冰为土玉为盆”,很别致,别人都是“冰作影”、“玉为魂”、“玉是精神”、“雪为肌骨”,独黛玉与众不同。在别人看来,冰雪白玉这等纯净高贵之物,足以做海棠花的神魂肌骨,而在黛玉眼中,玉洁冰清不过是匍匐在海棠花神脚下的土和盆:换言之,只有将冰碾碎做土、玉打磨当盆,才配得上白海棠花的清贵纯净,不至于玷污了海棠花魂,其内心的孤傲冷洁不言而喻。而这将冰碾碎的决绝,又令我隐隐觉得伤恸,似乎影射了黛玉将带着尊严死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走出参差竹影,我长叹一声。这就是黛玉吧。她是一朵花,有着不容凡尘玷污的仙灵之气;她是一首诗,吟诵时便觉口齿噙香,满是从灵魂深处带来的优雅风流;她是天边高悬的一眉冷月,孤标傲世却从不吝惜自己的温柔,让明月光洒满天地。
愿诗魂倩影常驻我心,冷月华光永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