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月光

发布时间:2016-04-19 期号: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 刘怡菲

  最近有机会重温高中学过的一些语文课文,有《阿Q正传》、《边城》,还有李商隐的《无题》七首,颇有一些感想。十六七岁的自己真是太过稚嫩,不懂鲁迅,不懂沈从文,不懂义山的锦瑟与秋雨。彼时的自己满腹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除此之外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多攫取几分、考个好成绩的功利心。现在的自己虽不敢说看懂了这些大家,但至少能够不带目的性地去平静阅读和体会,在略微懂了作者蕴藏文章中的大喜大悲之后,却有点怀念那个年少无知的自己——那个不懂生活艰辛、社会芜杂的高中女生。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了就轻松了,不用每天写作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然而,当你真的跨入大学校门就会发现,听起来如此美好的宣言,竟只是大人们为我们注射的一针安慰剂。

  2010年9月,经过了两次高考,我终于磕磕绊绊地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学校、专业与自己高中的努力程度是相配的。我心中充满欢喜,感觉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可是,有时候又会忍不住地疑问,那种传说中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大学生活为什么跟现实中有些不同?确实学业压力小了一些,大学的课程相较于高中的应试教育要开放、灵活许多,而这种所谓的“自由”却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迷茫。

  二十多岁的人,也开始懂得什么叫做回头看。反思长大的自己,脱离了题海,却为什么未曾脱离青春期的迷惑与苦闷。回头看时,以为自己还是会挣扎在高中那种升学压力下的紧张与焦虑。

  还记得那是在大学里度过的第一个中秋之夜,图书馆闭馆后,我一个人背着书包,走在静谧的、有微微凉风的校园中,忍不住想起了半年前的日子。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每天心里只有“考大学”一件事的高中女生,生活简单得如同一杯白水,全透明到喜怒哀乐都无所遁形,但是却清澈至极。而考上了大学后,我却发现课业压力不再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考试,而是在脱离了师长管束之后的自律以及对自我的更高要求。

  现在想来,高中生活还是美好,像阳光照耀下的平坦雪地,是白日能望见的月光。好朋友不是坐在你身旁,就是在你回头张望的不远处,不用刻意相聚,每天都能碰面,说说有趣的电视情节、小说故事,或者谈谈心里那一点点的小郁闷。少年时代友情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润物细无声的相依相伴。学业也并没有像被夸张过的那般沉重,毕竟只要静下心,该写的作业也就都能写完,不会的数学题努努力还是可以算出答案。知识的魔力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终有一刻悄然浮现,惊艳岁月。

  关键在于,高中时候的你心中始终都有一团火,或明亮,或微弱,却始终在某个前方温柔地闪烁着,照亮那个你向往的远方。通过高考,你能走到梦想中的远方。

  有一天,当你告别了那个每天出来进去无数次的教室,迈进大学,甚至走向社会,你真的可能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想起曾经有那样一个夏日黄昏:你伏在课桌上做着英语阅读。头顶的电扇吱吱地转着。同桌悄悄地拍拍你,眨着眼问:“放学一块去买零食吧。”就是那样一个寻常、安静的午后,没有波澜,没有惊心动魄,却时常萦绕心扉,但就是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你还有幸处在这段青春里,请珍惜。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