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学生 李海佩
“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故乡是人的归属,是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是历史的见证与存留。北京,是我热爱的地方,我想要守住京味儿,留住乡愁。
社会迅速发展,时代不停变迁,环境微妙改善……繁华与喧嚣取代了原本的静谧,城市与城市间越来越像,故乡却随历史烟消云散,渐行渐远。老北京的影子在哪里还可寻见?浓浓的乡愁何处安放?为了让北京的人们留住精神根系,就要先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要留住记忆。
现今,古城古路已然难觅,四合院成了参观景点。老北京的繁华地带充斥着商业气息,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值得我们去怀念的,大概就是那些记忆。老北京的胡同里,孩子们忙着玩耍,吃吃喝喝,打打闹闹,过年过节时更是有说不完的乐趣。很多小吃、玩具和游戏早就成为历史了,但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依然是那么绚丽缤纷。我曾读过《老北京儿时记趣》一书,书中记录着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回忆的喜悦与留恋,大碗茶、炸酱面、糖人儿这些东西虽然常见,但在老北京人心中却意义非凡,因为这些是故乡留给他们的。留住这些记忆,才能不忘根本。
留住乡愁,要留住文化。
老北京方言是北京人交流的工具,更是京城基本的文化,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北京特色,如今纯正的“北京味儿”却很难听到。公交车上,北京话报站渐渐少了,一些公交公司,专门列出条文规定要求售票员用普通话交流以保持良好的形象。可是,北京如果想要被人记住,在向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特色,表现出特有魅力。一些有“的士之星”称号的出租车司机,常常用俏皮的北京话与乘客交谈、介绍老北京特色,不仅让乘客感到亲切,还能将这故乡文化再温习一次。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着。如何对文化保持尊重,成了人们的重要课题。
留住乡愁,要留住历史的影子。
北京,有历史韵味的地方太多了。长城凝聚着先人心血,故宫象征着肃穆庄严,十三陵埋葬了历史尘埃,圆明园诉说着风雨飘摇,焦庄户留存着地道战的影子,天安门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鸟巢水立方是时代进步的缩影……也许四合院古城墙已成为历史,但各个科技园区的崛起却是科技创新的证明。北京城的发展就是历史的缩影,会得到新的,会失去旧的。过去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今天的一切,对后人来说也是历史。历史中沉淀着我们的成长、对社会的认知、对先前的反思,北京城也因这些而精彩。
急速发展的北京,怎样留住人们心中的乡愁?这就要求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心,多一分对文化的保护,多一些对守住老北京、发展新北京的支持与行动。而这些都要依靠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我们带着记忆、文化和历史前行,才能让北京扎根在心灵深处。作为北京人,我们只有传承北京的文化、守住北京的京味儿,才能留住属于我们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