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记忆 你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

发布时间:2016-03-28 期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 张 萍

  在结果完全确定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要以怎样的姿态总结这关于考研的一切:经验、教训、付出的努力和流下的泪水。

  自从准备考研,我一直在为了某大学而努力,直到被完全拒之门外。来不及悲伤的我只得立即开始寻找出路。

  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调剂成功,可是我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人真是奇怪,轻易得到的,就怀疑它珍贵与否,也怀疑自己是在委屈求全。后来,我终于说服了自己。既然想读研,就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读研,不是要混一个学历,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寻找一个能继续学习的就会。如果一心向学,在哪所学校都是一样的。无论如何,我总算安定下来了,与其质疑自己的选择,不如去想怎么走好以后的路,让曾经的选择变成最好的选择。

  回顾考研的过程,最大的困难还是心态。一开始复习时,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每天进度缓慢,自责成为脑海中的主旋律,经常后悔过去总是浪费时间,于是效率更低。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只有承认、接受现在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放平心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前进。再到后来,保研的同学确定了学校,很多找工作的同学签了不错的单位……热闹的招聘会也总是吸引着我的注意,呼唤着我走进去,找到工作就不用再为学习、考试担忧了。但我摇摆的心终于还是回到教室,决心走自己的路,不左顾右盼。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到临近考试的一个月。我听说有同学放弃了考研。震惊之余,我压制了自己的好奇心,不去猜不去问,以免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再次动摇。直到考试结束,我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在这期间,激励我前进的是老师的一句话:“你只要考虑你能控制的部分,其他的操心也没用。你管他报录比多少,分数线是涨还是跌,题是难还是容易。你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只要分数够高,就什么都不怕了。”

  考研复习,让我第一次半年没回家。寒假里,我第一次想家,想起家人对我也有期望,他们其实一直与我同在。成绩公布是在过年的前几天,比想象中的好一些,以为死得很惨,结果比前一年的分数线高了两分,看起来有一点点希望。

当查到去年复试淘汰率50%的噩耗时,我有一种垂死挣扎的感觉。这时候,我觉得比死亡更残酷的是希望,谁也不想“被刷”,都渴望在复试中逆袭。但只有半个月的复习时间,我的胜算太小了。一个不低但是不够高到让我逆袭的复试分数,决定了我无缘江南。

走过一路荆棘,经验不多,教训不少。面试经历尤其让我得到了很多教训。专业课底子太差,这是参加面试后我对自己最直观的概括。那些只为期末考试看过的书,留下的印象模糊到想不起来,更别说讲给别人听。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你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原地徘徊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浪费大把宝贵的光阴。怎样展现自己的亮点呢?好好准备自我介绍,扬长避短,不要主动提起自己不擅长的方面。给自己挖坑,谁也帮不了你。如果你本来知识占有量就捉襟见肘,再加上慌乱和语无伦次,那么缺点就会暴露无遗,面试就成了检讨会。英语面试时,我和老师对答如流,却没有得到满意的分数,大概是因为我说得太少了,每个问题只用一两句话就说完了。我自己清楚,我不是不想多说,而是知识量太少了,答题时感觉没话说。从那之后,我下决心以后要多读书,培养思考的能力,还要敢于在别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怯场。总感觉,我仿佛只有把所有的错都犯过,才不会再犯错。还好我仍年轻,还有犯错的机会。

  总之,考研的经历让我明白: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既然通过调剂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我更要记住这一点,勇敢地走下去,一路荆棘,一路成长。很多准备考研或正在考虑是否要参加调剂的人,如果现在有些迷茫,就要拨开迷雾,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谨以此篇献给更年轻的人,一些借鉴也好,一些共鸣也罢,同时纪念一段有鲜明烙印的考研时光。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