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婧
开学临行前,我在收拾行李。妈妈时不时跟我唠叨几句:“带点面包路上吃吧?”“我洗好了苹果给你装几个。”妈妈以两分钟一次的频率打断着我收拾东西的思路,我的回答也终于从“不要”、“装不下”直接升级到“行了行了,能不能让我安静会儿。”
悻悻地,妈妈关上我房间的门走出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送我上车时,一路上妈妈都在唠叨着“路上小心”、“到了打个电话”。我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偶尔敷衍地点点头。等车时,我排在长而嘈杂的队伍里一步步往前挪着。妈妈跟在我身后,开始沉默不语。我终于挤上车,透过车窗,看到那一片人头攒动中,妈妈努力向我这儿张望着,就像小时候,于万千人中,我一眼就能找到她一样。
犹记得小时候,每到开学,妈妈总会帮我整理好书包,牵起我的手,送到校门口。我一路嘟着嘴,腿像灌了铅一样,但无论多么不情愿,最后还是被妈妈交到老师的手里。每次到了分别的那一刻,我都紧紧抓着妈妈的手不松开,妈妈指一指手表,告诉我她上班要迟到了,“狠心”甩开我就走,甚至有时我冲着她的背影嚎啕大哭,她都不肯回头看我一眼。
多年后,有一次和小学老师聊天,她说,回想起来,全班属我妈妈最心疼女儿,每次送我上学时都故作匆忙,但步履维艰,匆匆走到拐角处,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确定我已经走进校门,才放心离开。我才明白,妈妈是多么用心良苦。
如今,是她看着我离开,我匆忙的步伐中没有一丝她当年的刻意。而她眼中的怅然若失,却和我小时候嗔怪她转身离开时一模一样。.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孝顺孩子。雾霾来临时,为爸妈购置口碑好的防霾口罩;担心他们退休后寂寞,给他们买功能先进的手机;平日里省下钱来,托同学从国外给他们带各式各样的保健品。
但我仍然会因他们使用3M口罩时不知道佩戴方法、反复清洗佩戴而生气恼火;也会因为手机某个软件的应用翻来覆去给他们讲不清楚而失去耐心;更会因为他们没有按时吃保健品而责怪再三。
我甚至全然不知道,爸妈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眼花到看不清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也看不懂保健品的英文介绍,甚至连思维都跟不上手机更新换代的节奏了。
然而,怎么能忘记,在我牙牙学语的日子,爸妈不厌其烦地教我从一个字说成一句话;在孩提年代,爸妈又绞尽脑汁地回答我每一个天真的“为什么”。上学,爸妈陪我起早;做不完作业,爸妈陪我到深夜;在我成长的路上,他们一直都在。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面对一天天长大的我,爸妈变得小心翼翼,不忍担心打扰我的生活,害怕惹我厌烦。他们不声不响地自学使用微信,关注着我发的每一条朋友圈。他们想尽办法离我的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揣测着我的悲欢,稍有不慎还会被我埋怨。
他们也特别容易满足,有时候,我在家吃上一顿饭、陪他们看一集电视剧,他们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微笑。
在我面前,他们开始变得像孩子一样,无能为力,甚至需要被呵护。
从小到大,爸妈就像是我的天。但终有一天,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伟岸,他们的双臂不再能够遮风挡雨,他们变得爱唠叨、甚至健忘,请多一点耐心和温柔。终有一天,爸妈站不稳、走不动,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着他们,慢慢地,就像当年他们带着我们一样,一步一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