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许道元
青春如细沙,从我们紧握的双手中滑落;青春如美酒,在时间的积淀中愈发香醇。青春,如此美好。
有人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我们刚刚经历了高三,那段“不堪回首”的往昔。有人说,高三是美好的,是青春。我们用笔尖将情感流露,在试卷上将青春与心血倾注。那段时间,经历的过往,随时间的流逝,如美酒般发酵,积淀了青春的醇烈。还记得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戳着难题的要害为我们讲解,还记得学霸们在书山题海里尽情遨游,还记得课间约几个“狐朋狗友”踢毽子,还记得高中食堂阿姨热情的笑容。当然,还有那个TA,陪伴着走过高三的各种风风雨雨,在我高兴的时候提醒我“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在我伤心的时候用眼神安慰我“笑到最后,你可以的”。
那段时间,不断重复上下课铃的生活,在六月那次下课铃声中结束了,我们离开了陪伴三年的高中。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对话,再现成为了一种奢求。犹记得,假期里与同窗相聚,一群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聊着天,却总觉得少了一些意味。几次过后,才终于想明白:我们毕业后,路已不同,追求的“道”不同,曾经紧拥的心有了隔阂,属于高中的青葱岁月已从我们身边流走。
记得有人说过,青春要多去闯闯,“别委屈那年轻的心”。但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们考入大学,来自五湖四海,最终融入了一个大家庭之中。我们在大学里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风俗,仅有的生活经验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受到了挑战。当东北大汉看到江南妹子,当北方标普与南方方言融汇,上演的是一曲中华文明的交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这里我们尽情感受,丰富人生。
但是,几里之外,百里之外,甚至千里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家,那里还有我们的父母、长辈。我们在这里感受青春的香甜醇厚,而长辈却在家中忍受着我们不在身边的寂寞。他们用毕生的奉献为我们换取美好青春,我们却经常对他们漠不关心,有时连个电话都不愿意接听。每当谈及父母的时候,有些人那紧锁的眉头、不自然的语气,让旁人看着都会觉得心酸。肆意地挥霍青春,却忘记感谢包容这任性举动的所有人。青春,本不应该如此。青春,需要对身边的人多些感激,多些感动,多些感性的理解。我们享受青春,同时感激周围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却也是短暂的。为了让青春多延长一些,我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青春不是游戏的技艺高超,不是酒吧的灯光摇曳,不是那些挥霍时间的幼稚。青春,需要锻炼,需要砥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青春正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时机,我们不应该整日挥霍,直到期末甚至人生将尽,回忆自己做了什么时,发觉乃是一片空虚,碌碌无为。
青春需要像高三那样充满激情、有奋斗目标,青春需要像父辈那样无私奉献。青春应该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想象一下,我们的后辈,在仰望他们的父辈时,看到的是一个能够担负起责任、不肆意妄为的形象,他们长大后,也成为了父辈那样的人,一代一代地传承,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