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沈婉如
享受着走在胡同中宁静的惬意,孩童们打闹的身影穿梭着,老人们一起下象棋,来往的路人不时问候一下:“您老好啊——”浓浓的京腔传出自然的关怀……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情景声气只能在这里寻得?!胡同外机械的聒噪,刺疼了我的心,敲打着我还有胡同外面人心中的宁静,于是,我只好在南锣鼓巷寻找——
冬日的中午,阳光透着寒气洒在花花绿绿的南锣,冷呵,忽见一个“酸辣粉”的招牌在眼前招摇,我们便如见救星般地冲了进去。几个人刚坐下,便听店主悦耳的京腔儿传来:“今儿天儿冷,几位吃点儿什么?”话语中含着淡淡的礼貌、客气。对了,或许就是这种和谐的相处成就了老北京人的从容吧,只是我还没有走近他们。很快,店主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酸辣粉。我们快活地吃着,听着店主高兴地在旁边夸耀着自家的粉儿有多好吃,配着酸辣的味道,心里也暖和起来。“这些餐巾纸不要了吧?我先帮你们扔了吧。”我听到店主如此说,惊愕地抬起头,我们还没吃完啊,最后一起收拾才对啊。我心里的诧异还没有说出口,就听店主说道:“哦,我怕风一吹,全掉地上,今儿风多大!”他说的那么平淡,又那么和蔼客气,我的心忽然被触动了。或许正是南锣鼓巷流淌的老北京风范才涵养出这种客气从容吧,从容源自丰厚的底蕴,所以南锣自身也被这修养保护了,老北京人的客气就显得那么自然不做作,并且自然成了京城人独特的文化风貌。
我总是喜欢去北海滑冰,也看冬日园林风景,看形形色色的人步调悠闲,看人们踢毽儿的快乐,看邮驿工作的大爷抱着那只怀了宝宝的北海“家”猫走进温暖的屋子……偶尔,也有不和谐的角落刺疼眼睛:供游客餐饮的地方,总有食品袋躺在地上,翻滚在风中。但也总是会遇到散步的老爷爷老奶奶拾起它们,抹去这丑陋,“哎呦,怎么又有了,咱再捡捡。”于是,自然美景中又多了些别样的美。每见此景,我欣慰一笑,不是如平日般回应礼貌,而是涌出了一种对老北京人的感动,他们那么自然地为这生长的地方做着这些看似最平常的小事。“走好了您呐———”送客的悠扬声调唤回思绪,我不自觉地微笑了,觉得自己走近了老北京人。
心伴随着属于老北京的气韵安静下来,这座古城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深沉和曾经风雅的宁静,为之谱曲的便是生活在这里的老北京人。他们用自己被这座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老城熏染出的从容、大气、平和、客气,传承老城的精神,汇成一首歌悄然唱入我的心间。终日的匆忙使人们心生浮躁,何不静下心去倾听这首老歌,为之谱曲填词的人们悠然其间,从容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