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背影

发布时间:2016-01-13 期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张明月

  我的导师是谭红老师,和她相处以来,最让我铭记于心的是她的背影。

  谭红老师是一位在艺术上有着高深造诣、举止优雅、温柔谦和的艺术家。优雅的气质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刻苦钻研的智慧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她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画如其人”这个概念。画画,亦是做人。我努力的方向,也将决定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进入研究生学习以来,逐渐变化的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创作瓶颈的压力,让我时常感到迷茫。谭红老师经常不定期地来工作室看我,每一次交谈都能把我从偏离主线的思想状态拉回来,让我浮躁的心得以过滤和沉淀。谭老师从不吝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她比我更加相信我自己。每次见面,她都会带给我果汁或精致的巧克力,询问我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平时看到好的文章和作品,她也会在微信上单独与我分享。每次打开微信,我都觉得收到了惊喜!在这点滴小事中,我知道我的导师在时刻挂念着我、期盼着我的成长与进步。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这样吧。

  那是一天中午,同学们都回去午休了,我一个人站在画架前画素描创作。这作品是要用来交作业的。创作一旦有了功利的目的,就让我觉得不自由,摆脱不了分数等虚荣心的帽子,有时即使投入很大精力,也并不能融入百分百的激情和心志。这次也一样,我对人物造型摇摆不定,渐渐有些疲倦。这时,我听到轻轻的敲门声,走进来的居然是谭红老师。

  “老师,您怎么来了!”没有提前预约,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熟悉,我的心瞬间被淡淡的暖意包裹。

  “我来校医院开药,想到你可能在画室,就来看看你。这几天怎么样?”老师摘下口罩,嘴角带着熟悉的浅笑,亲切慈爱。

  “我正在画作业,您觉得怎么样?”

  “整体构思很不错!画得很朴实,只是……人物造型需要再考究一些,有笔么?”

  我急忙递过一支铅笔。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我着实难忘,每每想起,都鼓舞着我,温暖着我,更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谭老师一样专注、纯粹的人。

  谭老师接过铅笔,仔细端详着画面良久,开始在左下角人物最细微的边缘着笔。

  “唰……唰……唰……”,我站在谭老师身后,赫然发现老师的右手手掌居然缠着纱布!

  “老师!您的手……”

  “哦,没事,不小心切到了。”

  谭红老师对我的诧异并不过多理会,受伤的手握笔有些不稳,但丝毫没有影响笔尖滑动的频率。

  空气凝固,我的心早已翻江倒海,热流涌动。我还想说什么,却止住了,舍不得打断老师的创作。我笔直地站在原地,望着老师的背影,那微微倾斜的姿势,那无限专注的眼神,那轻轻颤动的手指……阳光斜射在老师缕缕略见斑白的发丝上,这一刻多么的庄严、静穆。我的心融化了,这是多么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一幕!如果之前的我还有一丝浮躁,一丝埋怨与懈怠,无需言语,都顷刻间烟消云散了。

  “无论画什么,都要从最根本最纯粹的绘画语言入手。构图啊,造型啊,色彩啊,方圆曲直的画面布局啊,以及人物的情感刻画等等,这最基础却最根本的因素,都是我们要仔细斟酌的,不要毛躁。做人也一样,不忘初心,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专注于本质,其他不过是过眼云烟。”谭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这一字一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的确,在这快节奏、商业化的社会中,能够保持最初那颗对艺术、对知识虔诚、炽热而纯粹的心,是多么重要!

  一直以来,导师的背影,时刻提醒着我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思考,去创作,去画画,去做人。未来的日子里,我想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坦然面对生活的人,做一个通过作品向社会传递大爱、传播正能量的人。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