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发布时间:2016-01-06 期号: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学生 徐孟辉

  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要多读书,多去其他地方看看,便可以开阔眼界。然而,之前的一次旅行却让我感觉如果仅仅是“行”,没有什么用,而要“且行且思”。

  在敦煌著名的鸣沙山,我选择了骑骆驼上山。十几峰骆驼组成长长的队伍,颇有情致。

  途中,我发现驼队最后几峰骆驼背上竟然是空的。开始,我以为骆驼鼻腔被打了孔,用绳子连在一起,为了不痛,后面的骆驼就会紧跟着前头的,便问驼主:“你是怕骆驼丢失,才要把它们串在一起上下山吗?”驼主一笑:“哪里!没有人骑的不用串,它会自己跟着走。我只是懒得解开!”我追问:“骆驼方向感很好,它们逃跑怎么办?”

  “逃?它们从小就被拴着上山下山。小骆驼步子小,被扯得只顾向前快走,哪里顾得上熟悉环境!所以,它们走路只看脚下,别的地方都不认识!你说,让它们怎么逃。只能跟着走!”驼主得意地说。之后,他又打趣道:“你们读书人把畜生想得多能耐,多聪明!其实,它们还不就是头没脑子的脚力!”

  听到这儿,我忘却了赏景,紧握缰绳的手也放松了些。我低下头,看着骆驼那喘着粗气、翻着白沫的嘴和那双呆滞无神的双眼,陷入了沉思。之前,总听人说“行万里路”,“旅行使人开阔眼界”。可现在我对此有了不同看法。这些骆驼也算是“行万里路”了,可它们又怎么样?只认得脚下的路,还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虽然,人比骆驼聪明,可若是只行不思,也就成了骆驼主人口中的“没脑子的脚力”。旅行时,对看到的事物加以认真思考,才能令思想、胸襟和眼光有所提升。

  同时,从骆驼身上,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每天机械服从着各种指令,很少去思考应该如何,或是这些指令是否正确。课堂上,我们忙于接收与练习,忘记了质疑;生活中,我们两点一线,忘记了自己;报考时,我们只问就业和挣钱,忘记了兴趣……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如骆驼般,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低着头,被牵引着前行。

  可就在我不加思考地“行”的时候,有些年轻人已经通过“思”而小有成就。比如拿破仑十六岁时,虽人在军校,却已投身法国大革命。歌德十六岁时,已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试想,如果拿破仑只知道服从命令,镇压革命,那么历史上只会多一位为法王陪葬的军官,而少一位震惊世界的伟人。歌德如果只是僵化地接收课堂内容,不去思索人生,那么历史上怕是会多一个寂寂无名的“好学生”,少一本传世佳作。

  若在少年时不去思考,只是机械地做,会使自己的思维僵化;等到成年,原本可以做出一番成就时,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能沦为“没脑子的脚力”!如若真是那样,人和骆驼又有何区别呢?

  且行且思。“行”,不单指旅行,更可引申到“行动”。行动,应伴随着思考。如此,方不负努力。

 

(推荐教师:孔祥华)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