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如何犒赏科举登科进士?

发布时间:2016-01-04 期号: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樊本富

  古代读书人历经艰辛,企盼的就是金榜题名。当这一时刻到来的时候,以往所有的艰辛与痛苦也就随之消失。登科后的隆重庆典,更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科举最后一级考试殿试之后,便是传胪大典,即唱名赐第。这一制度始于北宋时期。传胪那天,皇帝亲临宫殿,殿试官等各级各类官员入殿排列站立,登科进士则站立在殿门外等候。这时,编排官就按照试卷次序开始对登科进士传唱。传唱三遍之后,被叫到名字的登科进士就应允并接受赐第。可以想见,新科进士等待唱名出列,接受皇帝的祝贺,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给予新科进士的一种极高规格的礼仪待遇。历朝历代的传胪大典都极为隆重。

  唱名后,由朝廷派武士作为仪仗队,将新科进士送入期集所。期集所就是唐宋新科进士举行各种聚会庆祝活动的地方,一般设在寺庙内、主考官的官宅或礼部贡院。新科进士在仪仗队的导引下走向期集所。沿途,万众夹道欢迎观看,倾动京城。尽管这一时刻对新科进士来说极为短暂,但却让他们难忘。

  明清时期的传胪仪式更为隆重。科举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午门正中而出,享受的礼遇甚至超出亲王、宰相,可见大典之隆重。出宫后,状元等三人由顺天府备仪仗队送回到所住馆第,其他进士也各自回到自己的住所,等待第二天的赐宴。

  登科进士在传胪大典上无限风光之后,接下来还有赐宴及期集活动。唐代新及第进士最初是凑钱大宴于城东南的曲江,并请教坊派乐队前往演奏助兴。由于这一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五代以后,开始由政府出钱每人400贯,资助新登科进士的庆祝宴会。到了后来,由政府正式派官员主持宴会。这种宴会开始叫闻喜宴,后来又称琼林宴或恩荣宴。由政府赐宴也成为历朝历代传承的定制。清朝规定,每逢恩荣宴,钦命内大臣一人为主席,读卷官、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考场各官员皆参加宴会。侍郎以上官职的人每人一席,考场各官员两人一席,状元一人一席,榜眼和探花共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

  除此之外,新科进士还有谢恩、拜褐先圣先师、编登科录、刻题名碑等活动,均由状元率领或主持,使新科状元出尽了风头。从传胪大典开始,所有喜庆活动中,最为荣耀的就是新科状元。传胪时,状元出班位于大殿各位进士的最前方正中间;赐宴时,状元单独一席;登科录、题名碑,状元都是列于第一。除此之外,状元还有别人无法相比的礼遇。如明代传胪大典之后,顺天府准备丰盛的饭菜宴请三甲,并请出朝廷的乐队演奏。吃完饭,有官员护送状元回到住所。而这些,榜眼和探花都不能享受。

  每当一科考试结束,随着登科榜公示天下,拼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读书人终于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少数的成功者,一边是多数的失意者。人们既能看到成功者的喜悦,更能体会失意者的懊丧。新登科进士受到的赏赐,也在激励着无数学子继续为金榜题名而刻苦读书。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