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韩晓莛
上初中时,我学习成绩不错,也很少为考试发愁。每天乖乖听课、写作业,一切都轻松得很。直到一场病,让我慌了起来。
春夏之交,水痘突然在学校传染开来。先是一两个同学出现症状,停课在家休息,紧接着一个班有三四个同学都被传染。为了阻止病症蔓延,学校组织人每天在楼道里洒消毒水,要求教室每天通风,要求学生佩戴口罩。同学们也加大了锻炼的强度,天天喝板蓝根预防病毒。然而,就在大范围病情已经基本过去的时候,我身上却突然冒出了一个个透明的小脓包。
那时候,距离中考只剩一个多月了。为了不传染其他同学,班主任陈老师要求我停课两周,回家休息。起初,面对突然多出来的假期,我是有些开心的。但随着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我渐渐变得慌乱,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中考担心起来。
每天早上,我要戴着口罩,捂上防风的衣服,坐十几站公交车到医院输液。回到家,身上发痒,既不能挠,也不能吹风,只能一遍遍地涂药。身上痒得我百爪挠心,坐立不安,一刻也不能集中精神,更别说看书温习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第一场大考,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
病快好时,我赶紧给陈老师打了电话,要求回校上课。但陈老师说:“快考试了,不能在没彻底痊愈的情况下回校上课,万一传染给别的同学,后果就太严重了。”听了老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出来,觉得老师不讲人情,怕别人考不好,难道就不怕我考不上好学校吗?
就这样,直到医院开了痊愈证明后,我又在家多休息了一周,才回到学校。
回到班级那天,第一节课上课前,班长递给我两个小本子。我翻开一看,都是班级同学帮我记的笔记,所有科目都有,还夹了几张考试的卷子和标准答案……我感动得说不出话,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尽快赶上大家的进度。
中考成绩公布了。同学们兴奋地跑到学校看榜。大大的红色榜单上,我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确定被示范高中的理科实验班录取。兴奋之余,我找到班长,拉着她的手,感谢她帮我记了那么多笔记,没让我落下学习进度。班长笑笑,对我说,最应该感谢的是陈老师。在我没上课的时间里,陈老师逐一找班里的尖子生聊天,希望他们抽空帮我总结笔记和习题,在我病好后最好能主动帮我补补课……
听了班长的话,我既感动,又愧疚。感动的是,陈老师原来如此关心、关爱我;愧疚的是,我一直认为陈老师不在乎我考成什么样,误解了她的一番好心。
“陈老师,我中考成绩很好。谢谢您这几年的教导,谢谢您一直以来给予我的关心,谢谢您在我生病期间让同学们帮我记笔记。我很幸运,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
“你一直很细心,很努力,希望你未来继续加油,老师祝福你。”
出榜当天我与陈老师的这段短信对话,一直留在妈妈的旧手机里。这么多年,我都舍不得删去。
当我上了大学,懂得了更多道理时,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会为自己当年幼稚的想法笑出声,也会因为想到陈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而觉得有一股暖流流过心田。这温暖,带给我动力,让我在做决定时,能多考虑他人,尽可能给别人提供帮助;也给我力量,让我带着老师的祝福,继续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