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学生 李媛梦
青春一词,我们用得实在太草率了。
我曾以为,青春是我摔不坏的骄傲王冠,是荣耀和资本。曾经在夏日午后,三两同学吹着空调,仰卧在宿舍,畅谈吾辈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未来。从经济济世、纵横韬略指点江山,到携手佳人,逍遥人世白首不离。仿佛世间道路千万种,只要拥有青春的准入证,一切都可随意挑选,恣意挥霍。
然而,青春,终究只是把这些空调房里的畅想当作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以青春之名挥霍生命,去信仰所谓的疯狂,不过是我们初面临青春的幼稚与惶恐罢了。
青春,其实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是将士沉重的肩章,是长城上相传不绝的烽火。先辈之青春,是在沉默的古国破空高喊,是捐躯赴国难、吟诵着“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战骨碎尽志不休。国家危亡时刻,是无数先辈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换一个国家的重生。
世殊事异,现代青年生长的环境变了,追求与信仰变了,然而既以青春二字加我之名,青春一代的精神自然由我辈传承。
青春,没有无边无际的幻想,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我将青春写在校园,用每日的刻苦学习,给高喊青春疯狂或迷茫的人以无情嘲笑,告诉世界,青春之我,将用行动铺筑一条属于自我的道路,不畏荆棘。
青春,不拘于自己的狭小世界,不屑于面带忧伤仰望天空。风声雨声读书声,皆作青春之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皆为青春之事。我辈之青春有我辈之责任,我辈之使命;有我辈心怀天下之眼光,贡献社会之态度。
青春不过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阶段,人人都要经历,并无什么特殊意味。重要的是,处于这一阶段的我们,赤子之心不曾崩坏,豪情壮志尚未消磨。因而,青春就成了一个不应被草率出口的神圣词汇,它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如今这力量传递到我手,将写就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推荐教师: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