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学生 丁新洲
优等生,是不少孩子和家长心中的目标,它意味着优秀,意味着荣誉。然而一个孩子十余年的学生生涯里,可能不会一直是优等生。很多孩子因为中考发挥出色或是其他原因,考入了示范高中校,进入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时,身边的同学也是群英荟萃,从前的优等生就不再拥有绝对的优势,甚至可能成为新班级中的后几名,从优等生变“忧等生”,之间的落差让习惯了优秀的孩子和家长乱了阵脚。我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通过努力,证明差距并没那么可怕。
我所在的初中是一个极普通的学校。但因为连续三年获评海淀区三好生,并被评为北京市三好生,我在中考那一年拿到了海淀区“推优”名额,以476分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这样的结果对我是喜也是忧。
进入高中之前,我充满激动与期待。然而,我的同班同学大多来自人大附、北大附和理工附等示范校。这些学校授课有速度快、内容多、跨度大的特点。对于没有接受过这样训练的我来说,思维运转速度慢是最大的问题。刚开始上数学课,我抄了题就跟不上老师讲课,听了讲课就记不全笔记,课后解题思路也忘得一干二净。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在各科学习上,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两个多月,但我并未因此而放弃。
每节课上,我努力听老师讲的内容,下课向同学借笔记补充。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好同桌,他会在任何时候帮我解决问题,有时一句话就让我明白了解题关键。那时候,我几乎每天中午都抱着习题讲义在办公室等老师,听明白了才去吃午饭。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完整地听完了一节数学课,笔记完整,老师授课全听明白,还在课堂上回答了两个问题。当老师竖起大拇指、同学给我鼓掌的时候,我知道做到了。
我想,当一个优等生变为班级倒数的“忧等生”时,想要成功改变状态,有三点非常重要。
首先,接受别人比自己更优秀的事实,甘心承认差距,才能看到自己弱在哪里,找到努力的方向。如果只是活在过去的光环中,在新的环境中只会迷失自己。
其次,别用自卑换取同情。有些人以为自己展现出来的自卑会让别人对他多加照顾,但这无疑是无用功。别人给得了你同情,却给不了你进步与成功。我们要树立自信,哪怕低调地闷头向前,也不能甘心示弱。
最后,做一个快乐的人。或许来自各方的压力,会偶尔让你觉得重拾自信、重新成为优秀的人很难,但是请记住:优等生,是一个各方面优秀的人,而校园生活是多方面的,不只学习一样。所以当你从擅长的体育、音乐、舞蹈等兴趣特长入手,快乐地融入同学中间,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给你前进的力量。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感受自己每一天一点一滴的进步,其实你已经在变优秀的路上了。
或许每个人对优秀定义不一样,但很多人都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追求与渴望。倘若你正是这样的一份子,刚刚从普通校进入示范校,从优等生变为“忧等生”,别担心,这样的差距并不可怕。这场翻身仗迟早会打响,而胜利的号角就由你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