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学生 赵子逸
从小到大,我最爱喝的就是奶奶做的汤。香浓的汤满载着奶奶的爱,在不同的时节里氤氲出家的香气。
江南梅雨时节,年幼的我在外面和小伙伴玩时,摔了结实的一跤,满身烂泥地往家走。一把推开木门,就看到奶奶正弯着腰在烟雾缭绕里炖着鲜美的浓汤。那一刻,我被一阵温暖包裹。隔了一会儿,仿佛是才想起痛,我开始扯着嗓子大哭。奶奶转过身轻轻搂住我。江南特有的潮味和汤的香味定住了我的神,抽了抽鼻子,脑瓜顶上头传来软糯的口音:“囡囡不哭喽,喝汤。”之后,我们祖孙俩就在低矮的木桌旁头碰头地分享一碗浓汤。暖意传遍全身,我已然忘了疼痛,和着淅沥沥的雨声,给奶奶唱着新学的童谣。
再大些,我回到北京,爸妈还未在北京站稳脚跟,回到家都带着外面的冷风。奶奶来北京照顾我,在夕阳将沉的傍晚,和着微风在小厨房继续烹制一锅浓汤。我一晃一晃地搬个小椅子看奶奶做汤,开水起锅,放入食材,看则不经意地撒入调料,实则蕴含着几十年的经验和心得;之后,盖上锅盖,把一切交给时间。“咕嘟、咕嘟”,小锅炖煮着扎实的食材。夜晚悄然来临,爸妈回家,一口一口喝着浓汤,不知是不是汤太热,他们的眼睛热出了“汗”。我呆愣愣地看着,之后一口干下整碗汤,好像懂了什么是家的温度。
再后来,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奶奶依旧执着地从老家背来材料,在宽敞许多的厨房里熬煮浓汤。我上初三的那段日子,上了年纪的奶奶依然“固执”地煮汤给奋斗的我喝,坚信喝了自己的汤,孙女就能考得好。我顺从地接过白发老人递来的浓汤,喝上一口,干净、纯粹,浓浓的爱和支持伴着我直到深夜。后来,中考失利,我不觉得对不起自己,反而觉得对不起那个灶台边佝偻的身影。
一碗浓汤伴我走过十五个春秋,在天真单纯时、年少懵懂时、青春奋斗时,我慢慢地,慢慢地感受到,汤里有那位老人的爱和家的温暖。我学着做这浓汤,只愿这香气一直留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