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 祁相依
每每夜不能寐,我就会透过明净的落地窗仰望漆黑的夜空。有时我会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吧。他对我严苛要求,是希望就算有一天身边不再有他陪伴,我也能够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危险与困难。“他”——就是我的父亲。
过去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是当年的我难以理解的。现在,经过岁月的涤荡,我终于体会到其中的意味。
记得初中时,每次考完试,无论成绩好坏,他都会和我长谈,先让我聊聊自己这次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这当然是让我非常头疼的环节,我甚至特意晚点儿回家,将这个过程缩短再缩短。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如果我比平时晚到家,他会在窗前张望、在楼道里徘徊、不停地嘀咕:“闺女怎么还不回来呀,是不是路上遇到什么危险?”“都这个点了,每天都到家了啊!”……从妈妈那儿得知这一切时,我理解了他的苦心。他对我的期盼,不是用“比同龄人强”的成绩令他满意,也不是用别人的赞赏证明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他渴望看到的,是我真正可以独立处理好所有的事,让他放心。
“在现在的社会,你要有能力养活自己,生活才踏实。”他这句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烙印。坚忍与毅力、自尊与自爱、智慧与能力是成长过程中能真正握在掌心的。他不可能成为陪伴我一辈子的那个人,但他教我的一切,早已渗入了我的骨髓,成为我生活的习惯,让我学会一个人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拥有那些他所希望我能具备的能力。逐渐理解父亲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周二回来爸给你做点儿好吃的,周三考科目二你就放心考吧。”他会为我把“后勤事务”安排好,但也会严厉地批评我,督促我高效做事。就像我刚学会开车时,他就坐在我的旁边,说:“那辆车你看见了吗?”“你离前面的车太近了。”“绿灯起步的时候慢一点儿!说过多少次了,看着行人,万一撞了人家怎么办呀!”他会不停地重复我之前遇到的问题和犯过的错误,不管我到底有没有记住,他都要再说N遍。每当这时,我都会很不耐烦,觉得自己已经比同龄人强多了,但他却总是不满意。
进入大学,离开他的第一个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学校宿舍,想了很多,才发现:我能够有今天,是因为他的批评、他的唠叨、他的教诲。现在,18岁的我,能够优雅地出席各种场合、与人交际,能够独立负担部门活动、处理问题。这些,都是他教会我的。是他告诉我:有些关,要一个人过;有些困难,要一个人面对。
我承认,在过去的18年中,我流过的眼泪一定比别人多,但我并不觉委屈,因为我拥有了强大的内心、优秀的能力。现在,我开始害怕失去他,害怕错过他每次批评我的时刻;我怕回到家没有他的身影,没有他追问我学校发生的故事。我好想回家,现在就想,我想就那样抱着他,什么都不说,当他问我怎么了时,我会淡然一笑,说:“原来抱着你的感觉是那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