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来临,校长寄语学子(四)

发布时间:2015-07-15 期号:

追逐远大梦想,肩负时代使命

清华大学校长 邱 勇

  每一代清华人都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一年之后的1915年,距今正好100年,42位清华毕业生怀揣梦想,从清华园出发,赴美留学。他们中间走出了多位我国相关学科的一代宗师,包括地质学家袁复礼学长、教育学家廖世承学长。他们在艰难的时代,坚守科教救国使命,为中国的学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一个孕育无限希望的时代。作为清华在新百年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你们注定要承载起特殊的使命,这种使命与清华的发展有关,更与时代有关。

  同学们,履行使命首先要拥有梦想,梦想将指引你们人生的方向。能打动人心的梦想必须是远大的梦想,只有远大的梦想才能激励我们为之长期奋斗。清华人素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清华人的梦想要超越小我,追求大我。1960年入学的工物系学长朱凤蓉将军,长期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工作。她曾说:“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引领者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引领是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引领也是一种担当,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迈出第一步。做引领者,要承担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要冒更大的风险。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只有引领者才能领略到非同一般的人生风景。

  时代同样呼唤你们做执着的创新者。创新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创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大家永葆好奇心,对新生事物始终抱有热情;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在“行胜于言”校风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执着的、有行动力的创新者。

  今天,在你们当中还有一位特别的同学,他是来自法学院的尕朋。尕朋是当年青海玉树的抗震小英雄,毕业后他将回到玉树,用学到的知识服务家乡建设,把在清华得到的爱和善传递出去。我衷心希望大家和尕朋同学一样,不仅拥有梦想,而且能用行动履行使命。

 

坚守良知,追逐新知,担起责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 曹卫东

  歌德曾经说过,人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两个阶段。今天,你们即将结束校园里的学习时代,踏上人生更大的舞台,畅游大千世界,勇敢地面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伟大变革时代。请允许我在这里改写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开头,来形容你们即将面对的现实:对于你们,这肯定不是最糟糕的时代,而是最美好的时代;肯定不是愚昧的年头,而是智慧的年头;肯定既是充满怀疑的时期,更是满怀信仰的时期;肯定不是绝望的冬天,而是希望的春天;你们绝对不会一无所有,你们必将拥有一切。同学们,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不管你们漫游到何方:

  ——希望你们永远都要做秉持良心、恪守良知的二外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就如同黑夜星空中的北极星,它指引着人走出生活的迷宫,直达内心深处安宁祥和的桃花源。坚守良知,既是每个有中国心的二外人都应该具备的做人准则,更是走向伟大复兴的祖国对二外人的时代要求。当你们走出校门,你们的足迹将遍及海内外,世界将通过你们认识中国。作为国际化人才的二外人,不仅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更应该成为全世界可以感知到的中国人良心的化身和体现。

  ——希望你们永远都要做永葆求知心、拥抱新知的二外人。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以排山倒海之势,使得零售业、媒体、交通等传统行业浴火重生,比如你们熟悉的网购、微信、滴滴打车等。智慧酒店、在线翻译、人工智能等,更是对二外传统优势学科提出了严峻挑战。除却技术,人和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外国人不无调侃地说,“世界上最大的说英语的国家是中国”,专业领域人士+一两门外语的情况将日益普及。在人和技术的双重挑战下,二外人如何保持自身在专业上的先发优势?“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每个二外人都要以广阔的视野、广博的心胸去拥抱新知,永葆对知识的热忱,从网络阅读、碎片阅读中摆脱出来;要坚持对真理的探索,摒弃狭窄视野和僵化思维,在与创新思想的交锋中,去汲取人类智慧的力量。唯有如此,二外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你们永远都要做富有责任心、拒绝犬儒的二外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责任,“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骨气。责任心,是积极的建构,是心的柔软,是一种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使命感;拒绝犬儒,是批判和否定,是骨子里的硬气,是身为读书人和社会中坚的清醒和坚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随着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深入人心,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二外人的天地将更加广阔,二外人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舞台的中央。在这样重大的历史际遇中,你们将在社会这所永不言毕业的学校里,去理解以沧浪之水濯吾缨足,去完成一个外圆内方、世事通透的成熟社会人的蜕变。最终一个“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二外人群体浮雕将于“千夫诺诺”之中赫然凸显。

  同学们,你们即将扬帆远航,勇敢地出发吧,我们期待着你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放飞青春的梦想,坚守良知,担起责任,拒绝犬儒,追逐新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公民,不仅有物质上的丰富与满足,更有精神上的成功与卓越,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

 

世界那么大,你要好好看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

  这些天来,我仿佛从你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看到了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注意到,网上有人接了句下联:钱包那么小,谁也走不了。我想说的是,对于你们,青春那么多,不怕钱包小。你们的看世界旅行,关键不是钱包的大小,而是想法的多少。按我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你们在走出校门前,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想好。

  第一个问题,看什么?你们的面前,摆放着多种选择机会,你们需要在鱼与熊掌之间,做出决断。犹豫、茫然,都是正常的。这里没有绝对标准,而是因人而异。因此,你无需盲从别人,而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因为,人的初心、秉性、兴趣,将伴随终生,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职业选择的旅途上,不要上错了车。

  另外,既要看近,更要看远。你们未来有40年的职业生涯,要有一个长远的谋划,有个比较远大的目标,至少要充分注意和预留出未来发展的余地。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眼前的若干便利和高薪待遇,便耽误了未来的长远发展。

  还有,你们想看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热门景点,还是看天涯海角人迹罕至的丛林荒岛?前者是大众游客的乐趣,后者是孤胆旅行家的志向。前者是就业,后者是创业。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振兴,无疑是极端重要的。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你们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创业,比较复杂,要有勇气和能力,但不能盲目蛮干,而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把风险放在可控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创新,永远是必须的,是适用于任何一个岗位的。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那么哪怕是一件小事情,普通平凡的事情你也能够做得不同凡响,更加出色。你们可以也应该去学习别人,借鉴别人,但更要创新。做别人的翻版,翻版得再好,也是山寨;做自己的原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把自己做成品牌。

  第二个问题,怎么看?看什么,决定了能够看到什么;而怎么看,决定了能够看出什么,能够得到什么。

  人生的旅行,要下马观花,要用心细致入微地察看。你们进入社会,面对的环境要比校园里边复杂得多。粗心大意,粗枝大叶,更容易造成失误,丧失机会。查看的对象,无非是人和事。

  人生的旅行,还需要专注地看,聚焦地看。在一段时间内,要专心于一件事,把这一件事做好、做利落、做得完美。然后,再开始下一件事。

  除了看之外,还要想和感。想,就是用脑袋去思考,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感,就是用心去感受,体验,品味,享受。

  第三个问题,和谁看?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作为一个游客去看世界,也许还可以做独行侠。而人生的看世界,是无法独自的,无论近与远。你离不开伙伴,一是共同奋斗的需要,二是共享快乐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对事业成功的重大意义,我就不多说了。而在个人生活中,同伴的意义实际上更为重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什么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去看。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能与友情、亲情和爱情相伴,那么,伤痛就会减半,快乐就会倍增,人生的体验就会更加充实完美。

  我最衷心地祝愿你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会保持并繁茂着大学里建立起来的纯真的同学情谊,并不断开发和拓展手机微信中的朋友圈以及微信之外的朋友圈;我祝愿你们在远行的路上,要带上些乡愁,带上些对父母家人的牵挂,这会增添你们前行的力量;我更祝愿你们每一个人都收获到美妙美满的爱情,会有一个人,与你一起去体验和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所有苦辣酸甜,不管走多快,无论走多远。

  你们人生的列车,马上就要开出大学这一站了。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世界那么大,你要好好看。

(摘自部分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