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端午
发布时间:2015-06-20
期号: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名臣,才华横溢而又充满爱国热情。他直言敢谏,却被流放,后自投汩罗江。
每到端午,民间会组织很多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等民俗。很多古诗词都描绘了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和敬忠烈、爱祖国的情感寄托。下面选举几首供大家赏析: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殷尧藩《端午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