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徐翔宇
孩子们回家待考了,我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后黑板上数月前作的《百日赋》,有些神伤。明天你们就要参加高考了……
3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如今我们即将走向分别。在这岁月的关口,我自知什么也留不住,却暗暗庆幸可以躲藏于此,将门外的未来遮掩,尽管这有些徒劳。蒋勋说:“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无法从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但如若把一个个与时间相关的人物放置在这有限的时间之中,时间就有了起点与终点,有了前行与终止,有了兴盛与荒芜,这怎能不叫人神伤。
一个孩子曾发微信给我说,她也曾想到与我的分别,与大家的分别;但一想到此,脑海中就只剩下一句:距高考只有N天了。我这一年想到最多的也是怎么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顺利度过高考,但眼前只剩下对分别的难堪了。
我将之说给自己从教35年的父亲。他直接说,不要庸人自扰。接着又劝我:“孩子,作为一个第一次送毕业班的老师,这是很正常的,但也不要将这份不舍演变为一种自私,想想你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妙时刻。”我在理智上明白,但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就叫“看得破,放不下”。凡人不能割舍的往往是那一段“曾有”。这“曾有”往往刻骨铭心,深入骨髓。我是一俗人,不能做到“太上忘情”,更何况这其中包含了很多第一次的美妙。
比如我有幸成了一个更鲜活的人。不再拘泥于文字的触摸,而更多地从你们那里寻找“我”的意义。比如我开始成为一个被需求者,面对你们忧心忡忡的困惑,努力地感受并尽己所能提供帮助。比如我开始成为一个超人:为了合唱比赛学油画,为你们制作个性面具;为了朗诵比赛报名学诗歌朗诵,希望能给予你们指导;为了你们的理综学习能突破瓶颈,每周末跑到图书馆做理综试卷并研究理综学科的论文。再比如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冒险的人,却在这3年里做了很多冒险的事情。我总觉得没什么比看到你们的微笑来得更幸福,我因这微笑而成长为老师。
正因如此,此时此刻我不愿把这份情感折叠起来,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可以容许错误、无知,却不能容忍失却热情。28岁的我,常常庆幸暮气离自己还很遥远,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很旺盛;也庆幸自己还保留着一些傻气,努力拒绝着虚应人情之事;庆幸着每一年、每一天都可以拥抱春天。
这是为什么呢?我只能说自己很幸运,在璀璨年华里有一群十几岁的“春天”在此停留,让我的窗前永远春意盎然。在我的28岁里有18岁!我突然发现,也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老师这里并不完全适用。老师的青春是永恒的,因我们将事业安放在年轻人的梦想窗前。尽管我们看遍窗前绽放的美丽青春,但从生命的长河来看,收获的是满眼的美不胜收。这是上苍给予教师这一职业独一无二的馈赠!
那么在内心深处,我究竟在不舍什么呢?也许就是这春天般的美好。春天是旖旎的,也是短暂的。在这段短短的旅程中,我曾见证并费心呵护这份纯净的美好,但也害怕这份纯净会在将来变得满腹牢骚、消极懈怠、麻木不仁、暮气沉沉。作为你们年长的朋友,或许也会惧怕你们在高考考场上的些许不如意,也会为你们即将收获的惊人战果而激动万分,但更渴求经过高考的淬炼,你们可获有智识、胆魄上的蜕变,却恒葆一颗坦荡、透明的初心。如同你们于我是最珍贵的春天,你们此时的纯净更是你们最珍贵的春天。请凝视它、感受它、接受它、咀嚼它,然后用同样透明、均匀、坦荡的初心,播种它、灌溉它、赞美它。这样或许可以安放好你们的春天。
经过如此的直抒胸臆,或许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折叠这份情谊。作为同沐春光而迷醉的知音来说,我想你们会明白。对于前路的光明来说,埋藏不是舍弃,而是爱的升级。写下一首诗,献给我们相扶相持的岁月。
树与山
树渴望进入山的边界
在整个早晨
山以沉默回应
在整个早晨
不要蛰居
也绝非跟随
因山
是树肉身的轻
灵魂的重
树把三万两千五百片叶
撒向山
山将三万两千五百个月
还予树
葱茏岁月中,根
一寸,一寸
慢慢抓牢整片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