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吴 迪
去年此时,我正处在高考将近的惴惴不安中,时而憧憬考入理想的高校,时而担忧万一发挥不好怎么办。如今,我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光。当高考再次来临,那些曾经在脑海一幕幕重现,关于学习、关于考试、关于小聪。
我犹记刚读高一时,青春年少,也有点儿不知天高地厚,想着只要按部就班念书,到高考时怎么也能考上个差不多的大学;高二那年,文理分科,成绩起伏不定,有过无助,有过沮丧,不过庆幸的是终于挺过来了;高三,真正是难以忘怀的一年,大考小考时时有,试卷习题满天飞,早起晚睡地背书,没日没夜地复习……高考,拼的是脑力,也是体力;是知识,也是心态;是积累,也是发挥。
那一年,讲台上的老师来了又走,指点要点、讲解试题或者分发考卷;那一年,班级里的同学空前团结,分组整理重点、分头寻找资料、分享解题技巧。或许是面对高考,大家都有些紧张;或许是信奉人多力量大的准则。没有人把同学当成对手,大家总是毫无保留地互相帮助着。
小聪是我的初中同学,两个人因为放学同路回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又考入了一所高中、一个班级。作同班同学那些年,一起上课、一起放学,一起吃饭、一起读书,一起背古诗、一起做习题……我们是对彼此都重要的人。这一点,我一直深信不疑。我晚起迟到,小聪会代我请假;我生病难受,小聪会打好饭菜;我考得不好,小聪会安慰鼓励……一点一滴,我都记在心里,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高考前一天的事。
高考前几天,学校放假,我们不必去学校上课,可以在家自由安排。明知道考试前放松心情会有益于高水平发挥,可我还是有些焦躁不安,尤其是考试前一天,早起就开始有点儿紧张。想看看书,不知从何看起;想做做题,又觉得到这个时候做题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提高。百无聊赖之中,小聪的电话来了,说有重要的事约我见面。
6月的天已经热了起来,小聪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一个档案袋,见面就塞到我手里,断断续续地说:“隔壁学校的模拟题,我表姐给我送来的,我复印了一份给你。他们学校不是成绩好么,说不定里面会有什么考点。你快拿回去做一下。”说完,她抹了一把汗,说了声祝我考试成功,就快步往回走了。我对着她的背影喊了声:“谢谢!”她只是摆了摆手,连头也没回,很快消失在了拐角处,想是急着做题去了。
回到家,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档案袋。那里面除了模拟题还有一条红色的手链,编得很精致,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我拿起手链,郑重地戴在了手腕上,友情的滋味也缠绕上了心尖。我的心态突然十分平和,耐心做完了那一套模拟题。
后来事实证明,那天的模拟题里并没出现高考题,但我对小聪的感激之情却一直持续至今。高考路上,有这样的好友一路相伴,是幸运,值得珍惜。如今再次回想,高三那些人、那些事,甚至那些因为挫败而流下的泪水,哪一样不值得珍惜呢?再回首,真想对爸妈、对老师、对同学、对那些陪我走过高考的人说一声: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