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明代状元“挂职锻炼”

发布时间:2015-05-25 期号: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樊本富

  古代状元要三年才能有一人高中,并且是全国唯一。因此,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在科举考试中,能中状元者大多是才子。他们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或有独特的天赋异质,往往具有众人称颂的绝代才华。因此,中国人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从小就带有一股浓浓的状元情结。那么,得了状元之后,这些人的命运如何呢?现择明代科举一状元郎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1368年,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元洪武,定天下之号“大明”。朱元璋没有多少文化底子,做事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明朝建立后,科举考试开科取士刚刚办了一回,他就有些看不下去了,认为这个选才法子毛病挺多,于是便废科举,改荐举。这一废,就是十几年。洪武十七年(1384),因为荐举的法子选不到合适的官员,朱元璋又恢复了科举考试。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基本形成了三年一届的定制,并一直沿袭至清末科举废止。

  1385年2月科举会试,黄子澄排名第一,定为会元;练子宁次之,二人均为国子监生。排名第三的花纶乃浙江新解首。3月殿试,朱元璋亲制策问。阅卷完毕后,读卷官初拟花纶第一,练子宁次之,黄子澄第三。当时的童谣有“黄练花,花练黄”的传说。起初人们还不解其意,待会试及读卷所拟名次恰与童谣相同,人们才明白其意。花纶初被选为第一名,一时无人不知,因而同榜进士皆呼他为“花状元”。榜眼练子宁还曾作《送花状元诏许归娶》诗以示庆贺。

  待到朱元璋审阅读卷官审阅过的考卷,排名第一的答卷者名叫花纶,不喜欢这个名字,便找理由以其年少置之二甲。在审阅过程中,朱元璋发现有一答卷者名叫“丁显”,十分高兴。原来,唱名的头天晚上,朱元璋梦见皇宫殿前一巨钉,缀白丝数缕,悠扬日下,“丁显”这姓名恰与其梦中那巨大的钉子相符。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钦点了丁显为头名状元,人们称之为“应梦状元”。

  丁显当上状元之后,朱元璋却没有对其委予大任,仅授其翰林修撰、承务郎(从六品)的差事。据有关史料记载,丁显博通经史,文思敏捷,行文援笔立就,但有些恃才傲物。这一点,朱元璋非常不喜欢。从朱元璋对他“尔其笃志斯文,勿沾沾而自足,勿诺诺以亏忠”、“年少自喜,吾固裁之”等告诫与评语中,便可略知一二。果不其然,进了翰林院没几天,丁显便因为上书言辞不当,惹得朱元璋生气了。皇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丁显就被“下派”到广西驯象卫“挂职锻炼”去了。他的任务就是带着人捕象、驯象,以抵御麓川土司的象阵攻击。在广西“挂职锻炼”期间,丁显心境凄凉,郁郁不得志,终日怀着报效无门的悲怆之情,与名流赋诗唱和,后不幸染病卒于任上。

  据称,朱元璋接到丁显的死讯大为震怒,说自己是看着丁显年轻气盛、有些自以为是,所以才把他下放地方“挂职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以便将来重用的。没想到下边这些官员没有好好保护丁显,竟让他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朱元璋把广西驯象卫那些倒霉的武官全部问责治罪。朱元璋把丁显扔在边远蛮荒之地十多年不闻不问,丁显死了,这才想起来原本是让他下放“挂职锻炼”的。哪有这么个锻炼法儿啊?所以在古代为官,仅仅是有才学、中状元,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