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一室春苗

发布时间:2015-03-23 期号:

北京师范大学 隋静宇

  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知道教育与社工的区别;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体味到如家一般的温暖;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认识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题记

 

  一年过去了,多少次堵车夜归,多少次放弃讲座,多少次焦头烂额,全部是为了对那希冀眼神的承诺。看着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一室春苗在等待阳光。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从迷路到发现杨柳依依的河畔捷径,逐渐对西坝河熟悉,在河边走着似归家一般欣喜。支教,我把知识带给了孩子,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第一次看见那个四年级的小男孩时,我就发现他很活泼,率真可爱。他的奶奶满头银发,笑容温和美丽,很有知识的样子。他们家虽拥挤,但别有趣味,处处透着情趣。陈列在书架上、柜子里的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无声地倾诉着一个个故事。家里的氛围轻松自如,妈妈热情好客,爷爷宽容而又严厉。奶奶说想让我教这个小男孩语文写作和英语,我心里有点儿忐忑,却又跃跃欲试地接受了挑战。

  这孩子是个典型的理科苗子,擅长数学,喜欢做实验和手工,但写作的笔触生涩得可爱。他想象力丰富,会给自己家的仙人球取名字,却不太擅长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他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变化,却总是难以用贴切的语言形容出来。后来,我启发他多注意收集素材,还教了他一些应用性的技巧。他的作文写得好多了,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够。我想,知识应该让人有一些对未来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学会应试。

  我给孩子讲老师教会我的东西,让他明白知识的力量;我给孩子讲自己历尽挫折终于做成了某件事,让他明白坚持的意义;我给孩子讲从杂志上看来的千回百转的小故事,让他明白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后来发现,有时候从同一个故事中,孩子和我所看见的完全不同。我开始反思自己。

  最初,我总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教育他,希望通过一件事,让他明白道理。但其实教育的意义,有时是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我告诉孩子的东西,应该是一粒善意的种子。它也许会让孩子体会到无奈与荒谬,但却能激发他心中的同情、善意以及深刻的思考。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角度,远远比直接告诉他感悟更有价值。

  渐渐地,我从想着如何教育他,变成了和他分享我的世界,我们从师生变成了朋友,在互相分享中,有着各自的收获。同时,我也感受着孩子家里人的爱。妈妈的热情、奶奶的关心……即使家庭条件不好,他们依然在快乐地生活着,这一点让我尤为感动。教育可能会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家庭,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快乐对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要爱生活、快乐地生活———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也是生存的技巧。

  至今,我依然感谢那个小男孩、感谢那个家。在那里,我感悟到了教育的内涵,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如果再见到他,我真想对他说一句:我带领你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你又何尝不是在让我回归本心?谢谢你,孩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北师大,我学到了知识;在支教中,我学会了去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去暖一室春苗。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