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入冬,北京的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傍晚的寒风总是让人瑟瑟发抖。昨晚回家,为了图省事儿,我煮了速冻饺子。吃完热气腾腾的一碗饺子,我晃然忆起,冬至的饺子并不是这个味儿。
相传,冬至作节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曾经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百姓祭拜父母尊长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小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带我到奶奶家或姥姥家一起过冬至。合家团圆的节日我都喜欢,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大人忙着包饺子、做菜,小孩子一起玩耍。无论玩儿得多欢,只要闻到饺子的香味儿,我们总会趁大人看不见偷偷尝个鲜。有时候饭桌上的饺子刚煮熟,还冒着热气,我们就用手抓了起来,被烫得不停地把饺子左手右手丢来丢去,有时更会不小心直接扔到地上。如果有大人看见了,就会责怪我们几句,把地上的饺子收拾走,再端过来一个碗,里面放着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饺子。那时冬至,我在饺子里吃出的是浓浓的亲情。
高三那年,因为我忙着复习备考,我们一家三口就在自己家里过的冬至。那天正值周末,下午四点多爸爸妈妈就在厨房忙开了,我听见声音也想帮帮忙。刚要敲厨房的门,我就听见妈妈轻声说:“你小点儿声,孩子正在学习呢。”爸爸答应:“好的,面马上就好。你那边馅儿怎么样了?”妈妈说:“我一会儿得剁馅,你先带孩子出去转转吧?十来分钟你们回来馅就好了,我不想吵到她……”听到这儿,我蹑手蹑脚地走回了房间,又专心致志地看起书来,直到爸爸敲响我的房门。那年冬至,我在饺子里吃出的是殷切的期望。
后来上了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大一那年冬至,我和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一起吃饺子。那天下午下课,好友兴致勃勃地来寝室叫我,说:“走啊,今天冬至,一起吃饺子去!”想起香喷喷的饺子,我肚子里的馋虫都跳了起来,可是听到从窗户缝儿溜进来的风声,却又犹豫了。好友见我磨磨蹭蹭的,就过来一边拽我一边数落着:“快起来走啦!北方冬至不都要吃饺子的么?连我都知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破耳朵没人管’。跟你说,今儿你要是不吃饺子,到时候耳朵冻坏了可别指望我帮你买药。赶紧着,一会儿去晚了就要排队啦!”虽然明知道她是吓唬我的,可我还是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赶紧跟她一起顶着寒风、揉着耳朵,小跑着出门了。到了小饭馆,饺子端上桌,我吃得不亦乐乎,全然忘记了刚刚被冻得直哆嗦。那天冬至,我在饺子里吃出的是厚厚的友情。
如今,于我而言,冬至吃饺子,早已不仅是一种风俗,也不只是一种习惯。这么多年,亲人的爱护、父母的期盼、同学的友情……冬至的饺子里满满的都是爱。冬至又至,今年的饺子里,我或许会吃出千丝万缕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