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敏
周六的下午,我窝在床上抱着iPad无意中点开一部叫《匆匆那年》的剧,再抬头时夜色已经降临。此刻我已经泪流满面。
早已过了偷看言情小说和偶像剧的年纪,不想这次却被直击内心。骑单车上学、无休止的早晚自习和月考、曾说过永远不分开的那几个死党,还有从不敢搭话,只看一眼就会脸红的那个篮球少年——相似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突然发现,曾经让人不堪忍受的高中生活,已经变成匆匆那年回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甚至高考,也变得颜色鲜艳起来。
影视剧中的高考总是充满着紧张气氛,窗外是聒噪的蝉鸣,过道上监考老师来回走着,还有一道大题没解出来,考试结束的铃声就突然响起,猝不及防。高考考场内的场景总是相似,考场外的故事却更加深刻而充满温情。
高考前,我曾再三“勒令”妈妈不要来陪考。因为家离得远,高中三年我都在学校寄宿,高考期间也仍然住在宿舍。城里的同学都回家了,有条件的人家甚至在考场附近的宾馆开了房间,还住在学校宿舍的没有几个人。妈妈一直为没有能力让我在高考时享受到好一点儿的条件而心存内疚,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所以才格外担心她顶着烈日跑来陪考。
语文、数学、文综,对于每周都在模拟考试的我来说,到高考时,已波澜不惊,但每场考完出门时却总是心绪万千——考场大门外,每个家长的眼中都投射出灼人的希冀,我不希望妈妈也出现在人群中。终于考完了英语,如蒙大赦的同学们约好了一起去把这几天不敢吃的小饭馆儿都试一圈,一群人哄闹着走出考场。
我在人群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妈妈还是来了。我埋怨着天气和她的自作主张,妈妈却连连解释,说她是下午4点出发的,才刚刚到考场外面,没站几分钟,怕我分心,所以前几场都没敢来,在家剁好了肉馅等我回去包饺子,又怕我考完不回去就要放坏了……
那天下午我没跟同学去遛小吃街,跟妈妈回去做了一顿最好吃的饺子。
如今,我对妈妈的牵挂很多,但做的很少。突然再看校园剧,我想起了高中的苦读、想起了嬉闹的快乐、想起了第一次心动的慌乱,到最后,伴随着高考出现在我回忆里的,原来还是妈妈。
匆匆那年,单车、校园、自习、考试、同学……都是最好的时光中闪光的点缀,然而让我永远铭记的,是妈妈沉甸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