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中的校训 心魂之壤

发布时间:2014-09-24 期号:

北京师范大学 隋静宇

  人一辈子,可能会忘记很多事情,但会永远记得校训。校训不是一种符号化的存在。它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学生未来的一种期待,是学校对学生的“继续教育”。希望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面临着重大决定之时,能够回想一下那片与青春融为一体的土地究竟教给你些什么。校训是一片土地的精神气质中潜藏的命脉,是心魂之壤,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却时时刻刻化在你的生命里。

  从小学读到大学,回想我的校训,“养成好习惯,做好每件事”,“文明团结,勤奋求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它们看似是四海皆准的真理,却通过校园生活几年的教化,化为一种亲切的存在,不言自明却又溶于骨血的精神气质,影响着我做事的方法、价值观,以至人生重大的选择。

  大一时,我曾经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困惑,对未来的路感到迷惘。我一直在寻找教育学的意义,每次教育学课下课后都缠着老师问问题,甚至寒假还跑到世界最大的教育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的Teacher’s college去探寻。这种对选择的穷追不舍最终使我找到了方向与意义。“学为人师”,先学会,才能教会。我不愿意糊弄自己得过且过,不但要追求意义,还要追求自己真心所向,反思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面临的选择。

  选择方向的过程中,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予了我力量。世界上每个人都与我有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这种责任意识比自己得到幸福更美好。我们是历史中的蜉蝣,只有找到自己所应传递的火炬在哪里,才能真正找到存在的意义。我再也不想看到高中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专业,盲目选择之后却迷惘的现象。关于职业选择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我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他们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且指出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径,解决信息不对称等的问题,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教育学,因为有了无怨无悔的方向而有了意义。之前的困惑也得到了解答,学教育,只有先做好自我教育,然后才能更好地教育别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代表了北师大鲜明特色、寄予了无数名师大家期冀的校训已在不经意间融入了我的生活与选择。尽管我们做事情、面临选择时可能没有想到校训,但是它就在那里,温柔地滋养着你的本心,使你受用终生。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