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心中的校训 求 真

发布时间:2014-09-22 期号:

中国人民大学 杨菲菲

  秋风渐起的时候,我在东门等着来校报到的好友。站在门口,看见周围来来往往的新生和家长,就连匆忙的脚步和红红的脸颊,都透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欢喜。也许是我的表情太过闲适,不时有人走过来问我:“同学,能帮我们照张相吗?”这样的举手之劳我当然不会拒绝,取景时,正门口的“中国人民大学”几个大字不容错过,第二选择就是稳稳坐落在正门口小广场前面的校训石“实事求是”。有的家长照相之余问我这块校训石上的字是谁写的。说来真是惭愧,人大当年也是我心心念的学校,我却没有真真正正地琢磨过校训。记忆中的实事求是一直停留在高中的政治课里:实事求是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接到好友,两个人绕着偌大的校园转来转去。我跟她讲了刚刚校训石的小插曲,她笑着对我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校训更多的是提醒人们要如何去做,至于校训到底是由哪个名人题写的倒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许是因为多工作了一年,务实的作风在她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这话我听着也颇为顺耳,实事求是的精髓在于“求”,再伟大的梦想也要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说到实事求是,我这个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倒是觉得这是自己应该恪守的人生信条。都说新闻工作者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却觉得新闻工作者是实事求是的践行者,那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更是如此。

  心想万一还有人问我校训石,我可不能再吞吞吐吐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查了一下校训。原来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的高校有好几所,人大只是其中一个。校训是学校55周年校庆的时候确定下来的,校训石也是之后放置的。“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科学研究也好,新闻工作也罢,都需要这种务实求真的精神,都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希望我能一辈子保持这种精神,一路上不停地探索。

本栏目长期向读者征稿,来稿字数请控制在800字左右。

投稿邮箱:zongbianshi@bjeea.cn或ylandly@163.com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