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发布时间:2014-09-17 期号:

用命占座不应该

  济南大学的公共教室竟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备战研考者为了占座,采用了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段:课桌绑上砖头,椅子打了封条,铁链锁上了桌椅……那张贴在砖头上的白纸让人看了心里发毛:“2015考研占座,重占拼命!!!”网民们感叹说,你用生命来学习,我用生命来占座!

  非常敬佩这些学生,为了学习、为了考研有股子拼劲儿。但如此“高调”占座不惜拼命的行为,还是不能苟同。人多座少是实情,如果您老兄比别人早到,那座位还不是随便您挑吗?公共教室大家享有,怎么能“一占永逸”呢?占座之后如果没去教室,那座位不就闲着了?宁可闲着都不能让别人使用,未免太霸道了吧。

  先学做人,再说做事。遗憾的是,不少人只看重学习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品质和素养。高分低素质者不是我们和社会所期望的。做人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否则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性格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如此蛮横、跋扈的人即便考上了研究生,也没有导师敢带。

  对于如此占座现象不能听之任之。一方面校方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多为学生提供些学习、特别是考研冲刺的便利。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引导、科学管理、有效疏导。作为考研者也要平和心态。谁说的只有坐到那个位子上才能复习好?如果真有决心、有信心,咱没占到座位,在楼道里也能学得好。百分之百地可以断定,导师们喜欢的、欣赏的、愿意指导的,肯定不是那些剑拔弩张的占座者,而是踩碎了重重困难依然艰辛跋涉的赶路人。

 

 

多给专家点版面

  学界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远去。同一天,不少媒体把刘翔结婚的消息炒得火热,而对学养深厚、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的逝去则吝啬版面。两相对照,天壤之别,让人不平。

  随机询问了一些人是否了解这位大师,回答是否定的。许多青年人甚至连他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原因之一,媒体报道得太少了。

  有人说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的确,许多媒体对各类明星(专家除外)的大事小情,报道起来总是不遗余力。一些编辑、记者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数、阅读量,而在迎合受众中迷失了自己。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忘记了仅仅满足受众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引导受众的需求。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喜欢明星的琐闻轶事。在教育兴国的时代、在科技腾飞的时代,在文化繁荣的时代,人们需要专家、需要学者、需要大师。这种需求媒体绝不能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媒体应该加大对专家、对学者、对大师的报道力度,让他们的成果、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被人民所了解、让社会所周知,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对专家、学者、大师的报道别等着他们远去之后。媒体要把关注点适当地转移,加大报道力度。一方面是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质的提高。多一些这类鲜活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报道,不但是媒体之责,更是社会之福和受众之幸。

(铁铮)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