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宏志中学 张艺涵
说起荷,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看过之后,总会有些共鸣,我也爱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我爱荷的原因之一。古代的诸多文人墨客也常赞荷,大多是因为他们在所处的时代厌恶政治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而甘愿忍受孤独,甘愿做那“灯火阑珊处”的一人,甘愿做一朵“孤独的荷花”。当然,我并不处在那样的时代,但仍不愿“近墨者黑”,总还是想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说世界是一片极大的荷塘,我并不奢望自己是多么高贵的名品,只愿能做一支花蕾,依旧“出淤泥而不染”就好了。
荷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再美好的事物,一枝独秀总比不过相得益彰,就像荷花与荷叶。荷叶并不如荷花那样面若扑粉、肤如凝脂,但也不与淤泥“同流合污”。我幻想,大概在很久以前,荷叶因仰慕荷的品质,而默默向她学习,又不忍荷独自忍耐寂寞的煎熬,于是用自己的身躯为荷铺一片绿色的舞台,让她在这一方天地中尽展花中君子的丰姿。荷用内心迸发出的光彩为自己觅到了不离不弃的伙伴。
荷虽圣洁,但她却从不傲慢,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整个世界。盛夏时节,她挣脱淤泥的束缚,伴着荷叶,舒展自己美妙的舞姿,正是“粉面含春娇不露”啊。伴着微风,伴着绿波,伴着时光的旋律,她尽情舞蹈、舞蹈……终于,她精疲力竭了,最后一片花瓣的凋谢暗示着她生命的结束,但她什么也没抱怨、什么也没带走,还留下了莲蓬、莲藕,延续她的生命和价值。或许,我没有荷的圣洁,没有荷的淡然,更没有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过,我仿佛在远处看到了一朵荷,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虽然飘渺,但在我的心中无比清晰,我正努力向她靠近、靠近……
荷固然有千般美万种好,但圣人也有瑕疵,更何况一朵普通的荷。她的内心是坚强的,但却如黛玉那般柔弱。偶尔会见到小孩子骄傲地拿着一朵荷花跑着、跳着,像是终于获得了盼望已久的战利品,便不觉生出一种惋惜、一种心疼。
我对荷的爱,不痴、不狂、不疯癫,只是单纯的喜欢;我对荷的理解,不深、不切、不独到,只是自己的拙见。我对荷,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