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校园 多点灵活性 多些人情味

发布时间:2014-06-30 期号:

铁 铮

  不少人总喜欢把“以学生为本”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却往往做出些令学生反感、不利于学生成长之事。对于这样的老师和管理者,有两则新闻可供学习参考。

  一是“把毕业答辩放在病房里进行”。河北工大一学生在北京某医院的病床上完成了毕业论文。校方特派4位老师组成答辩组,为其在病房里单独答辩。学校在执行教学规定中的灵活性,使得这位按规定完成了学业的学生如期毕业;二是“校长下蹲和袖珍女孩拍毕业照”。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典礼上,校方为身高不足1.2米的女生定制了袖珍学士服,校长带头蹲下与其“平等”合影。学校负责人热心对待学生的人情味,不但感动了“袖珍女生”本人,也感动了在场的5000多名毕业生,当然也感动了我。

  许多事情做起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其一,要真正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其二,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不是设置障碍;其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要教条、切忌死板,要敢于突破框框束缚,多一点灵活性;其四,舍得放下身段、甘于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让教育、管理充满人文关怀,而不是冷若冰霜、不近人情。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