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李 可
在高一理科实验班的门口,原本有一丛不高的竹子,大约有十几棵的样子,成群结队地扎根在那一小片土地上。
高一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乍暖还寒、欲寒仍暖的那段时节,因为天气大多晴好讨人喜欢,所以老师都愿意开着门上课,而我坐的那个位置,一抬头就能看见那片小小的绿竹。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才会有角度刚好合适的阳光,斜斜照在竹叶上,风一吹,从远处看就是一道金色的波浪。我总是忍不住多看它们几眼,也不知是第几次看,竟然发现了更美的景致——竹叶下面那片斑驳的金琐碎。
《梦溪笔谈》里说,金琐碎指日影,也有人认为尤指透过植物叶丛的光线。再加上有韩愈“竹影金琐碎,泉音玉淙琤”为佐证,因此,在这里用“金琐碎”来形容这片细碎的明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午后的暖阳散漫地穿过门前的竹树,在竹叶上笼一层金色的薄纱,偶有风拂树叶,叶子沙沙作响,声音与校园最北端的那片高大杨树发出的声音融在一起,就像是身处麦浪,声音层层叠叠,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叶子随风晃动,绕着叶柄轻轻打圈,地上的光斑影影绰绰,像是遗失一地的碎金。
这种情景像极了逝去的好时光,那些当时心心念念的珍宝都成了旧日的琐屑玉音。看着那一小角景色在视线中左右摆动,我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来。
很容易想起那句写黄花鱼膏腴之美的诗句:“琐碎金鳞软玉膏”,于是自然就想到奶奶做的大黄花鱼,肉味鲜美,外焦里嫩,只是想想都恨不得垂涎三尺,心里温暖极了;很容易想到《狮子王》中小辛巴与爸爸并肩而立,老狮王说:“在你脚下,阳光所到之处,都是你的国土。”于是自然回忆起那时的画面:定格在阳光穿过或舒或卷的云朵,洒在无垠的大草原上,那分明彰显了不屈不挠的生命之力;也很容易想到小时候,总要在“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的阴雨天气里,撑把伞在街上走来走去,想学列子“御风而行”,想看看这阴湿的天究竟要把金琐碎藏到什么时候……
只要想到金琐碎,就会轻易地想到以前的样子,那是再也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一直活生生存在的旧日好时光。我在那片金琐碎下曾偷偷欢喜,欢喜了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