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4-03-31 期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 阳

  一直渴望那种在路上的感觉,渴望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看不一样的风景。现在也许我连最最低级别的“小驴”都算不上,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第一次出远门是去了内蒙古,在呼市玩了两天,在草原住了三天。晚上,坐在蒙古包低矮的门槛上,抬头看天,迎接我的真的是漫天繁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北斗七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苍穹。我就那样坐了很久,听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

  也许就是从那次起,我喜欢上了旅行。旅行不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价值观,一个实现自我和完成梦想的过程。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旅行不是旅行本身,它是一个人的梦想”。对我来说,它是我生命空间的拓展。在旅途中增长见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体验不同的生存状态,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最多样化的生命。在我眼里,自助游者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中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尤其是那些以前人们很少涉足的偏远山区和野外,他们独自或三五成群地走在路上,背着十几公斤的旅行包。他们完全不同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旅行者,年轻、友善、好奇、吃苦耐劳、为了环保随身带着垃圾袋。他们边走边看,边看边问,直接与当地人接触,捕捉那些在他们眼里陌生的、新鲜的、美好的事物,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走自己想走的路……我从心底里羡慕这样洒脱的生活。从旅行中,我学会怎样克服坎坷困难,让自己更加坚强沉着;我学会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行程,也就学会了怎样设计人生的目标,学会站在岔路口上抉择不至于迷失了方向。我看到百态人生,也在思考究竟该怎样善待自己短暂却可以迸发出火花的生命。

  我曾经选修过自助游这门课。课上同学们讲述了他们的自助游经历,看过了那么多人、走过了那么多地方,留下了那么多或艰难或顺利,但无一不让人有激动得心潮澎湃的感受。现在,我觉得旅行离自己好近,迈开脚,心中想得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一直标榜喜欢北方粗犷的山、澎湃的水而对南方隽秀的江南小镇一概“不感冒”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唯独对云南那苍山洱海情有独钟,喜欢孔雀一样美好的傣族风土人情。我忘记了那个课上讲云南自助游的女孩叫什么名字,但我却记住了她讲的香格里拉的天,蓝得没有一点瑕疵,纳西族的小调,每一个音符都跳跃在心……我想把云南作为我毕业旅行的目的地,验证一下那个一直向往的心灵圣地和想象中的是否一样。

  在我的书柜里,静静地躺着一张很漂亮的紫色信纸,上面写的是我一生要完成的事,第一条是大学要读新闻专业,以后做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它后面有一个小对勾,写着“完成于2009年9月”,那是大学开学的那天。还有一条就是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好好看看美丽的祖国,也许若干年后,我就可以在它后面也潇洒地画上一个对勾了。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