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周禹任
飞机开始下降,很快钻到了云层的下面。从舷窗往下看,一片绿洲像刚刚切换的幻灯片,一下子呈现出来。绿洲上,一些模糊的红点渐渐地变成了一簇簇红顶的房屋。房屋构成可爱的城市,城市周围是翠色的山峦,山峦的远处连着一片青绿色的海,而那海,一望无边。这里,就是我一直向往的三亚。
寒假时,我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航程,跟随爸爸妈妈从寒冷的北京飞到了温暖如春的三亚。
在凤凰机场,我们与南京大学教授陈冬华一家会合。爸爸和陈叔叔是诗友,相约一起度假。
酒店就在海滩边上。白天,我们两家聚集在沙滩上,挖沙、游泳、散步、聊天。有时,我们会懒洋洋地躺在躺椅上,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就是看着大海,看着潮消潮涨。那海浪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不断地拍打着海岸。阳光暖洋洋的,像毛毯一样搭在身上,好不惬意!
爸爸和陈叔叔在一起经常讨论诗词。我在他们旁边听得多了,心里也生出了一个念头:说不定我也可以作一首诗呢。我向爸爸和陈叔叔请教了作七绝的规则,还用爸爸的手机上网查了七绝格律和例诗,加紧学习。
一天下午,我们又聚会在海边。我感到海风夹带着一股腥腥的味道,看到风有时会把棕榈树的宽叶子吹成“一边倒”。触景生情,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句“腥风吹过天涯树”。
我兴奋地把这句诗念给爸爸和陈叔叔。他们听了都特高兴。爸爸转头对陈叔叔说:“我们俩刚刚聊起东坡曾被贬到海南,杰西(我的乳名)也许在这儿沾了东坡的仙气,才有了这样的灵感。”爸爸略微沉思,对我说:“‘腥风’的‘腥’字不够好。也许可以改成‘碧风’。”
对啊,我一下联想起在语文课本上曾学过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腥风改成碧风,多有诗意啊。
向远处望去,我发现,海面有些雾蒙蒙的,远处的小岛在雾中若隐若现,就像散落在海面上的小珠子。我想象着,慢慢地,雾气消退,那些小岛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完全展现出它们的美。就在这时,我一下子想出了第二句“散尽轻云见玉珠”。这句诗得到了陈叔叔的赞许。
这首诗的三四句却让我花了好长时间。我想出了几种写法,但陈叔叔都说不够好,鼓励我再琢磨。快到黄昏的时候,有几片白云悠悠地飘在湛蓝的海天之上,几只沙鸥盘旋飞过。陈叔叔指着天际的沙鸥,启发我说:“杰西,也许你的三四句可在这上入手。”
经陈叔叔一开导,我一下子就有了灵感:愿与沙鸥同展翼,扶摇直上傲穹庐。于是,一首《七绝·三亚抒怀》便作成了。全诗如下:
碧风梳过天涯树,
散尽轻云见玉珠。
愿与沙鸥同展翼,
扶摇直上傲穹庐。
这首诗得到了爸爸和陈叔叔的一致赞赏,让我信心倍增,我决定再填一首词。因为我对词了解得少,于是便挑了最简单的一个词牌《忆江南》。爸爸给了我一些指点,告诉了我什么地方用平声字,什么地方用仄声字,三四句还需要对仗等等。我感觉到了难度,词似乎比七绝难作。一直到晚上睡觉,我都没有想出来一句。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到海边散步。早晨的大海,显得如此浩瀚。我转头对爸爸说:“我有了第一句,‘观沧海’,如何?”
爸爸一听,高兴地回答:“这句好!曹操有诗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你这句,既符合当下的海景,又用了典故,很有气魄!”
得到爸爸的赞许,灵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我站在海边,看着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上岸来,想出了第二句“年少志如潮”。难的是三四句,又要写景,又要抒情,又要对仗。
不知不觉中,我的注意力随着海浪奔来涌去。这时,一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一束浪扑到岸上,却又被风吹回去,一直流到远方。我在想,小小的浪花都能随风流到远方,为什么云只呆在那里不高不低地飘浮着,不能飞得比雁还高呢?于是,经过反复琢磨,我想出了三四句:“浪细可随风去远,云白当比雁飞高。”
妈妈听到这两句,不解地问:“怎么是云要比雁飞高呢?应该是雁比云飞高才对啊!”
我回答说:“我就是要反过来表达我的志向!”
爸爸告诉妈妈:“‘云白当比雁飞高’,是以云自比,表达这样的情怀:云儿那么洁白高贵,为什么不能像雁那样有高飞的志向呢。这里有层意思你就有所不知了,‘云白’是我最近给杰西起的字。周禹任,字云白。”
这时,太阳高照,阳光洒在海面上,金光粼粼,我顺口念道:“晨日染波涛”。
爸爸指点我说:“‘晨日染波涛’,这句可以跟第二句的‘年少志如潮’对调一下,因为这句写景,‘年少志如潮’明志,在‘雁飞高’之后作为收句,就自然而然了。杰西,你给妈妈从头到尾再朗诵一遍!”
我于是朗诵道:
忆江南
观沧海,晨日染波涛。
浪细可随风去远,
云白当比雁飞高。
年少志如潮。
三亚一游,不仅让我放松了心情,还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娱乐中学习,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