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 陈园园
记得刚入大学课堂的第一天,我捧着厚厚的英语课本,沉浸在自己离家远行的迷茫中,呆坐在英语教室的一隅。那堂课对我来说,是无数离乡痛苦回忆的小片段,只记得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口语很好的年轻女老师。
安安静静地过了大半学期,有时我会禁不住想:“老师会记得我吗?都说大学的师生关系不像高中时那样紧密。像我这样安静地坐在小角落,并不活跃的人,会被老师遗忘吗?”
然而,通过课堂上一个3分钟的展示,老师记住了我。热情的表扬不但是对我努力的认同,更使我因为不适应生活而产生的阴影瞬间烟消云散。那是我在大学里获得的第一次肯定。我想,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于一个有浓郁思乡情怀的学子来说,也许一句话、一个字,就会让她倍感温馨。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拍打大地,配合着心底的旋律,奏起了一首柔和的乐曲。
从那之后,我和老师的交集越来越多。路上偶遇,我们不再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两句再普通不过的寒暄,让我得到了最真实的温暖;课后讨论,我们享受着辩论的乐趣,满怀自信寻觅真理的殿堂;餐厅巧遇,听着碗筷碰撞的杂音,我们放慢节奏,细细品着每一粒米,探讨生活,剖析人生,没有哲学家精辟的言语,没有文学家抒情的表达,没有音乐家动听的声音,有的只是最简单真切的交谈,不假思索,不加修饰。
还记得第一次与老师一起吃饭的情景。我一个人坐着,笨拙地拿着勺子,不停往肚子里喂食物。来去匆匆的人影,映衬着我的孤独。“一个人吃饭?那我坐这里了。”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大大的笑容,让我很惊讶,从没有与老师面对面吃过饭的我,顿时觉得手足无措。老师似乎没有注意到我的忐忑不安,如平时一般与我聊了几句家常。预热后,我便丢弃一切胆怯,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起刚入学时的迷茫、抱怨、无助,这似乎是我在大学中第一次释放自己,彻彻底底将所有苦水一吐而净。老师静静听着,目光中有关心、有期望。她开始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讲述属于她的过去。人际矛盾、学业困扰、生活难题,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缺的关卡,她说,只要有目标,就可以撑下去,坚定而自信的人,会在漫漫前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正是这些朴实的话语,一直伴我走到了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会产生许多美好的火花。我与我的老师,就这样肩并肩走着,没有不安与困惑,只有像朋友一样,携手前行。